珠三角製造業工廠受近年經濟不景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紛紛將工廠搬往東南亞國家,有第一批將工廠搬往緬甸的廠商表示,在東莞請一個工人相當於在緬甸請5個工人,而且東南亞政府給予零關稅,而中國工廠成本高請人難,即使中美貿易戰問題解決,最終也是只能等死。目前,民營企業靠自己單薄的力量出去闖,他認為如果政府可以幫助企業走出去 ,那麼倒閉的企業會減少很多。
明報記者 李泉
在東莞南城開皮具廠長達16年的尹先生,兩年前開始逐步將工廠搬往緬甸仰光,目前在緬甸的工廠有700多人,到今年4月,工廠人數就會突破1000人。尹先生說,他的東莞廠在高峰期有500人,現在只剩下幾十人,「過完年後,人數比現在還會減少。生產線將會繼續收縮到最小,但不能完全關閉,因為一些小訂單和急的訂單仍要在這堨芠ㄐv。
民風淳樸少犯罪
兩年數百廠商遷移
尹先生的產品全部出口歐美國家,主要是代工歐美品牌手袋,由於不是大牌子,每個手袋代工費只賺10多元(人民幣,下同),面對珠三角愈來愈高的生產成本,工廠在幾年前已面臨難以發展的困境。「主要是成本上漲,而且沒有年輕人願意進廠,」他說,現在工廠都是一些30多到50多歲的工人,這些人雖有技術,但是手腳慢。
「人要有憂患意識,要發展就一定要找到突破口,就必須要走出去。」2016年,尹先生前往緬甸和其他東南亞國家考察,感覺很好,「緬甸工人工資才600元,還不包吃不包住,社保也僅有20元,東莞這邊最少也要2000多元,還要包吃包住,另外還有社保,在東莞請一個工人可以在緬甸請4至5個,而且都是年輕人,20歲左右,年齡大的我們都不要。」考察之後,尹先生決定投資緬甸仰光。他說緬甸有許多華人,找翻譯很容易;當地人信仰佛教,人很淳樸犯罪率很低,而且除了海運和空運,還可以從雲南走陸路前往緬甸。最重要的是,緬甸政府在稅務方面給予很大優惠,「所有進出口貨物都享有零關稅,當時出去時也沒有想到有貿易戰,如果知道的話,那跑得更快了。」
保留東莞研發採購銷售業務
尹先生是東莞第一批前往緬甸投資的廠商,他說當時緬甸僅有5間中資手袋廠,「僅僅兩年的時間,已經有了幾十家,都是從珠三角等地區搬過去的,而製衣廠則有幾百家。」對於珠三角製造業工廠開始大規模搬往東南亞國家,他表示,「不搬廠就等於在等死,除非進行產業升級,但是並不是很多的企業可以做到,相信最終可以留下來的只有三成。」
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和中美貿易戰,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減稅、出口退稅等扶持企業的政策,但尹先生認為,不論如何支持,在這種大環境下,仍按照過去傳統的做法,最終仍是難以逃脫倒閉的命運。「現在都是靠自己單薄的力量出去闖,如果政府可以幫助企業走出去 ,那麼走出去的企業就更多,倒閉的企業就更少。」
雖然在加大投資緬甸,不過尹先生仍將東莞將作為公司的核心所在,研發、採購和銷售都在東莞,緬甸只是作為生產和加工基地,即是當年香港和珠三角地區前店後廠的關係,只是現在店在東莞,廠在緬甸。
他說,「所有東南亞國家目前還取代不了中國,他們的產業鏈不成熟,許多生產原料要從中國尋找。」他舉例說,「客人可能會要求工廠在7天內給出樣板,在緬甸做可能要找一個合適的拉鏈都找不到,做壞了還馬上找不到其他替代品,可是在中國,你可以隨便找到幾十甚至上百種的合適的拉鏈。」
歐美的手袋品牌商也希望他的工廠轉到緬甸去年產,這樣他們也可以降低採購的成本,避免被徵稅。「客人也有心媟ЁヾA要趕時間,就在中國生產,可以節省三分之一的交貨時間,但可能要付出10幾20幾的關稅;如果不趕時間在緬甸工廠生產,可以免除關稅,但交貨時間會長很多。我們會讓客人自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