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近年內地每逢聖誕節均會掀起禁止慶祝「洋節」的爭議,2018年12月15日河北省廊坊市城管局發出《關於做好聖誕節期間執法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該市的執法單位加強巡邏,嚴格管控各類聖誕宣傳活動,並清理與聖誕商品有關的流動商販。
清理有關流動商販
通知上列明要「全面取締沿街擺放的聖誕樹、聖誕老人等聖誕節相關物品」、「嚴禁沿街單位以聖誕節為由開展搭台演出、商品促銷等宣傳活動」等。針對商販,通知規定要加強對學校、公園廣場、商場超市監管,並全面清理銷售聖誕主題相關的流動商販,又列明要「密切監控、及時上報」利用公共區域作宗教宣傳的活動。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廊坊市城管局回覆BBC記者稱「不了解相關情G」,但多名廊坊市商戶均表示上述通知屬實。內地報章《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2018年12月24日在微博表示,「(在內地)宣傳聖誕節一直不被鼓勵,但我也從來沒聽說過『抵制』聖誕節的指令」,質疑個別地方當局抵制聖誕節的政策沒有依據。
另外,網上流出的微信截圖顯示,內地某教育部門向學校發出禁止慶祝聖誕節的通知,指出為切實做好聖誕節期間維穩工作,按照上級的安排部署,要求各校園禁止舉辦聖誕節慶祝活動;要求老師提前告知學生不要參加聖誕節慶祝活動,不要再贈送平安果等節日禮品。內地學者胡星斗表示,官方禁止民眾過聖誕節,實際上是在抵制西方文化,是狹隘的民族主義的表現。他認為抵制西方文化屬現代義和團的行為,也是文化大革命的變種。
《環時》:沒收到抵制指令
在2017年12月聖誕節前夕,內地也曾傳出多份禁止中共黨員參與聖誕狂歡的通知內容。《環球時報》2017年12月25日以社評回應稱,身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黨員都沒有收到任何針對聖誕節的禁令,認為在全球化的時代,「洋節」伴隨西方強勢文化流入中國是不可避免,相信今後中國的春節等也必將在世界擴大影響力。文章又表示中國重新崛起時間較短,傳統文化剛剛復興,此時中國社會多倡導傳統節日,官方對「洋節」保持距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綜合BBC、《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內地抵制「洋節」爭議
內地不時有抵制「洋節」的情G,2017年12月《明報》報道,內地網絡有短片流出,一名小學教師訓斥學生,稱「12月26日是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的誕辰,以後不准慶祝聖誕,要慶祝『毛爺爺的誕辰』」。2014年12月陝西西安及浙江溫州等地的多所大學明令禁止慶祝聖誕,例如晚上7時後禁止學生外出,有家長認為「孩子已大學三年級、20多歲,過不過聖誕節,起碼應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西安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共青團委員會回應稱,「很多國人愈來愈重視西方節日,祖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正逐漸消失。我們不能忘記祖國的優良傳統,應當發揚光大」。
中國社會學者、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丁學良2018年表示,部分年輕人看來更熱中「洋節」,是由於在中國急速發展下,失去社會及經濟誘因支撐傳統節日。部分抵制「洋節」與民族仇恨情緒有關,如2018年12月安徽泗縣一間小學的校長對學生發表題為「聖誕節是中國人的恥辱」的演講,聲稱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略者「除日本之外,個個都是基督教徒」,故不應慶祝屬基督教節日的聖誕節。
曾鈺成 :排外因缺自信
本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2017年12月在報章撰文指出,「洋節」之所以熱鬧,自有其經濟及社會原因,排外不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倒是缺乏自信的病徵,認為不應盲目排外。就慶祝聖誕節會削弱中國的傳統文化,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魏明德不認同,認為中國人「既過聖誕節,也過西方新年,數周後再過中國新年」,顯示中國人對全球化文化及傳統文化兩重承認。
◆內地抵制聖誕節(圖)
■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指出內地有地區疑抵制「洋節」對內地可能帶來的影響。
答題示意圖
關鍵字:內地抵制「洋節」、影響(圖)
◆延伸回應題
(2) 有指「全球化不利傳統文化傳承。」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答案。
解題 答題時可從多角度思考「全球化」,如國際協作、經濟全球化、旅遊全球化等方向,均對傳統文化傳承有不同影響,並引用例子作答
答題示意圖
關鍵字:全球化、不利、傳統文化傳承、是否同意(圖)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
[通通識 第5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