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加坡與中國的學者共同研究發現,雲南一種果蝠(圖)身上帶有類似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的新型絲狀病毒,以捕獲地點命名為「鏽劑f毒」。鏽劑f毒可感染包括人類在內等多種哺乳類動物,引發與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相同的嚴重出血和器官衰竭,足以致命。 新加坡杜克國立大學醫學院傳染病研究主任王林發(譯音)與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的鄭正立組成的團隊,近日在英國著名科學期刊《自然》中發表研究成果,稱在雲南西雙版納鏽噶亢滅簳鴘漱@隻果蝠,其肝臟內帶有新型絲狀病毒鏽劑f毒。 研究人員是在分析該隻果蝠體內的絲狀病毒多樣性時發現鏽劑f毒的存在,經測序和功能表徵研究後,顯示其是絲狀病毒的一個新屬。鏽劑f毒在遺傳學上非常獨特,只有32%至54%的基因序列與其他已知的絲狀病毒相同。 與其他絲狀病毒不同,鏽劑f毒會出現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樣本中,故推測可能有包括一個或以上的原宿主物種。 研究人員用不同的動物細胞測試鏽劑f毒,結果顯示其能在猴子、倉鼠、狗、人類等不同物種間傳播。鏽劑f毒與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有密切關係,在進化史上處於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之間,故亦具有相似的重要功能,例如使用相同的分子受體進入細胞並引起感染等。 目前,鏽劑f毒僅在中國的果蝠中被發現,研究人員將進行進一步的測試,以評估病毒傳播到其他物種的風險。王林發認為,辨別出鏽劑f毒有助於預防傳染病大爆發,並從中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治療措施。「因為這類傳染病可以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影響大眾,造成破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