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08年川震共形成34個堰塞湖,即因山崩堵塞河道、水位上升造成的「湖」,一旦決堤,洪水將湧向災區導致「災中災」。當年尤以位於北川縣上游6公里的唐家山堰塞湖水量最大、險情最嚴峻,當局足足用了20天才真正「拆彈」。經過治理,如今唐家山有如「高峽出平湖」,當地政府計劃未來發展成旅遊點和水電工程。 下游河道擴寬 堰塞體挖走1/3 記者上月到唐家山時,有公路直上當年的堰塞體(堵塞河流的山泥),從高處看,山谷之間一灣碧綠的湖水,而下游河道明顯經過擴寬,並建有人工堤岸。四川省地礦局高級工程師范曉指出,堰塞體已被挖走三分之一,水底還有看不見的隧洞,讓水流穩定下瀉,泄流口亦經過加固。范曉說,堰塞體上能夠建公路,說明地質「基本穩固」,但始終是新形成的山,穩固度「肯定差一點」,現時仍有農民在山上耕作,會挖鬆山體,需警惕。 唐家山堰塞湖在大地震後10天開始出現險情,當年崩下的山泥體積達2073萬立方米,足以在維園堆起一座30層樓高的土方。時任總理溫家寶、副總理回良玉、水利部長陳雷等官員先後坐鎮指揮,武警水電部隊用直升機吊運挖掘機、推土機上堰塞湖大壩,開挖引水槽排水,又炮擊水面漂浮物,以免撞擊下游橋樑和水利設施,數十萬居民要緊急疏散。唐家山堰塞湖2013年曾因一次洪災決堤。現時水位約698米,常年蓄水量4600萬立方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