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四川「5·12」大地震究竟由什麼引發,內地官方一直諱莫如深。四川省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范曉接受本報訪問時證實,地質學界經過多年論證,認為2005年蓄水發電的紫坪鋪水庫與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密切聯繫。他還指出,現時內地水電建設仍未汲取教訓,如2014年雲南昭通魯甸6.5級地震亦是由工程誘發,但西部省份還在大建水電,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地震發生。
明報記者 林迎 鄭海龍 四川報道
紫坪鋪水庫 震源斜上方
范曉說,2008年以來,國家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中科院等不同機構的地震學者對於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做了很多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位於震央映秀東南6公里的紫坪鋪水庫與大地震有非常密切的聯繫,而且是典型的水庫誘發地震。本報翻查近10年來的公開報道,官方無公開宣布這番結論,只有小部分學者透露了部分訊息。
高低水位變化 影響斷層受壓
范曉指出,水庫誘發地震通常有三大指標,一是高壩大庫(壩體高、庫容大),二是水庫建在活動的地震斷裂帶上,第三是後來發生了黎克特制6級以上地震;而汶川地震完全符合這三大條件。范曉表示,水庫蓄水會影響斷層受力,可將岩石壓碎,水順蚋_層碎石裂縫下滲,對斷層如起「潤滑」作用;且水庫每年會因應汛期排洪,即每年有幾個月低水位、幾個月高水位,「就像為斷層按摩」,而2008年5月正好是在水庫泄洪之後,水庫的庫容由原本10億立方米,降到3億立方米,平時壓在上方的水突然消失,故誘發地震。
蓄水後曾千次小震
中國從1960年代開始在四川龍門山斷裂帶附近建觀測站,按照國務院在1990年代的條例,蓄水深度超過100米的大壩或者水量超過10億立方米的水庫需專門設立地震監測台網,因此紫坪鋪水庫附近的地震活動研究有長期、完整的數據作為基礎。2005年紫坪鋪水庫開始蓄水,從2004年一直到2008年地震前都有精細的紀錄。
有學者質疑,紫坪鋪水庫與震央映秀距離6公里,地震不一定由水庫引發。范曉解釋,斷裂帶實際上是呈傾斜狀態的(見圖),水庫觸發的是自身斜下方的震源,但震源的正上方是映秀鎮。數據顯示,水庫在蓄水前幾乎沒有錄得任何地震紀錄,但蓄水之後周邊發生了上千次密集小震,可見龍門山斷裂帶是受到逐步加壓、產生連鎖反應,一直持續至2008年5月大震。
范:雲南多次地震或與水電站有關
范曉說,紫坪鋪水庫建設前曾做過地震評估,亦有人提出過反對意見,但因建成前沒有地震,所以該區即使位於斷裂帶上,也被視為「無震、少震區」。他指出,中國西部水電開發未有汲取教訓而停步,且規模愈來愈大,如2014年8月的雲南昭通6.5級地震,亦可能與30公里外、2012年開始蓄水的溪洛渡水電站有關,溪洛渡庫容達到115億立方米;同年10月的雲南景谷6.6級地震,附近則有糯扎渡水電站,同樣是2012年開始蓄水,庫容達到237億立方米。
范曉直言,隨茪j型水電工程繼續投產,未來不排除還會有更多地震發生。
下期預告:圖看災區廢墟新貌
(川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