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文字記錄人情故事 插畫家出版的作品,本以為只有滿滿的插畫。但在《給》中,慧惠撰寫的解說、訪問,分量亦不遑多讓。自小學起慧惠已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很重視文字,雖然文筆不太好,但始終文字可以交代畫幾格才交代到的事情。」她認為插畫與文字相輔相成,畢竟一幅畫可以說的故事有限,而短短幾句卻已可交代小店老闆的歲數、籍貫、入行原因。 ■後記 下一階段 或要告別油麻地 《給》出版後,慧惠路經畫過的小店,還會與老闆或店員打招呼,又會在農曆新年買橙拜年,或借手推車搬運畫作。她說過:「如果要離開油麻地,應該就是我離開香港的時候。」忍不住問她,如果有天油麻地面目全非,她會離開油麻地、離開香港嗎?「無奈就是重建、大環境會改變外,還有自己的家人。我有時看荇a堛漲a板,對了廿幾年也是這樣,開始覺得不要奉旨整輩子都能看到地板這些圖案,能看多久就多久。因為爸爸媽媽快要退休了,可能會找個靜點、空氣清新點的地方過退休生活……」她一邊埋首書頁,看似不經意地說:「每人去到某個時間,總要捨棄或告別某些事,才可以去另一個階段。」她的下一階段,或會畫自己的故事,或會記下更多小店面貌:「都是看際遇。例如剛剛提到的那些小店老闆,很多都不是特意認識,而是由其他人介紹,或者是巧遇。我都是順勢而行。上年專注畫書,收入不多,今年想多掙點生活費,再畫下一本書。」 文:譚舒雅 圖:楊柏賢、受訪者提供 [語文同樂 第309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