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朱洛霆(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中六)
人走過每段路,都會留下足印。在沙灘、泥土上,只要有人走過,便會遺下腳印。足印雖印證了我們走過的路,卻往往不能長存,海浪一},陽光一曬,深深烙下了的印記便蕩然無存。足印,其實會隨荇伅〞滷徽凝囓╮C
出生至今,我曾兩次回鄉,首次在念幼稚園時。記得當時家鄉還很落後,是普通農村的模樣,磚砌的房子,泥堆的土牆,還有各人曬得黑黑的臉蛋,讓我對家鄉毫無嚮往。
那時外婆總愛帶荍琩鴠唄堛情C那片一望無際的麥田,是唯一令我感到震撼的事物。本以為能瘋狂放縱一番,但因泥土澆了水變得格外濕潤,赤裸裸的腳踏在棕黑色的軟泥上,留下深淺不一的足印,我頓時陷入了當中。黑色且涼涼的泥巴從腳趾縫中穿了出來,像黑暗之物要吞噬我似的,我很討厭這種感覺。
外婆見狀,走過來牽荍琲漱熐﹛G「別怕,泥土滋潤了農作物,養活了我們,是我們的朋友!」說罷便領荍琣b田堿黿禲A並一邊跟我說田媞愔茪偵礡C不知是否長年在田野間走動,外婆靈活的步伐讓我有點跟不上,如小鴨般笨拙地走荂C那時回頭看了一眼,只見一行有規律的大足印旁,有一連串散亂的小足印,一直延伸荂C
那時候外婆問我為何如此討厭田地,我如實回答,並把漆黑的泥土描繪成邪惡魔王的爪牙。外婆微微一笑,輕輕撫荍琲瑰Y說,泥土是我們的根,她自己特別喜歡在田地中赤腳走,印上一個個足印,說是「活荂v和「歸家」的見證。當時我固然一點也不懂,只記得外婆說長大後便會明白。
長大後,當年的小不點已是個高大的小伙子。第二次回鄉,曾經熟悉的事物已經面目全非,沒有了磚房子,沒有了黃土牆,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西式樓房和平坦的石屎路,路上看不見半點足印、半點痕[。
我本以為能借機到鄉村釋放一下繃緊的精神,卻發現原來一切都變了。再次看見外婆,她臉上的皺紋又深了幾道,滿頭的白髮顯得她更蒼老一些。想起以前外婆的話,本打算讓她帶我去田間散步,卻得知田地已被賣出的消息。我沮喪地坐在院子堙A還未適應如此劇烈的轉變。
外婆見我失落,便提議我到舅父尚未轉售的田堥咧哄C在田中走荂A那時比我高一倍的農作物已被我超越了高度。我牽茈~婆佈滿厚繭的手一直走,不知不覺我走到了前方,外婆愈走愈慢,留下密密麻麻的腳印,最後我們坐在邊上歇息。休息時外婆娓娓道來,說鄉下要「城市化」、樓房要重建、田地要建工廠,自己也無力氣再種田了,便把田賣去。
本打算長大後再經歷舊日的事,卻發現隨時間流逝,很多事情都改變了。看茪@路延伸的足印,仍是穩健的腳印再加上又小又亂的,只是足印的主人不同了。田地面積少了,腳能觸及的泥土也少了;印上足印的感覺不同了,但與外婆在田堜珨〞漲麻I不同……
足印是我們腳踏實地的印證,但當腳碰不到真正的地表,不能落下足印的時候,我們還是否屬於這片大地?看看沿路的足印,我彷彿再見到外婆被我拖荂B步履蹣跚的模樣。足印證明了我們在人生路上曾經存在,當足印一直延伸,兩行腳印又何時只剩下一行呢?
回到家中,在井堨握F兩瓢水}洗腳上的泥巴。外婆走到院子堸絮滿A我則在一旁觀看荂C突然雲霧飄遠了,陽光重新灑在地面上,兩行濕漉漉的足印開始蒸發。
這時我終於明白,原以為能留下的東西,往往轉眼即逝。時間會擦走舊事物,足印也是如此消失。家鄉變了,原來的事物也不復當時。為何足印是歸家的見證?因為它代表我們踏在真實的土壤上,真正存在過在這片大地之上;為何足印代表我們活荂H因為這代表我們還走荂B呼吸荂B生存荂C
外婆說的話,這天我真的懂了。時間會磨滅種種事物,家園、生命……時間洪流終有一日會把它們}刷掉,就似足印終會消失。曾經以為落下了永恆的痕[,最後也會給帶走。活在當下,我們是否更應該珍惜所有,留下這美好的片刻?
看茈~婆的背影,我走上前,拍拍她肩膀說:「外婆!我幫你煮飯吧!」
【文章經修改】
■啟導站
足印,2017年文憑試中文科寫作能力的題目,作者面對此題目,的確寫出了文憑試第五級別(Level 5)的要求。何出此言呢?觀賞尾二段的感悟,立意得到提升,情感藉此昇華,道出親人和家鄉變遷的種種情懷,於應試技巧上取了不少分數。而且作者並非突如其來的醒悟,當中謀篇佈局花盡心思,由界定足印,到經歷田埵L足,再到重訪家鄉,忽覺城市發展太快,歲月流逝太快,不經覺間外婆已年華老去,到最後所留下的足印成了一種親情的不捨,此番心機值得一讚。
然而,若是以文學作品的角度來說,此文可改一改筆法,減少明扣足印一詞,應試要求的環環相扣可以再精微一點,試試雙線並行的寫法,即明寫足印在成長歷程中的變化,暗寫家鄉不知不覺間的變遷。例如可考慮一下以下的構想:當泥土上的腳印化去後,或模糊了,抬頭一望,家鄉已變成小城,田野變了工廠,腳下踩茠澈D田野阡陌間的土壤,而是建築用的水泥灰土。
這構想在原本的作品中也有呈現,只是未有深化,過於直抒,重點就在後頭:運用設問或反問作心靈的叩問,代替直接說明立意。或直接用畫面來說話,像電影語言般給鄉和城一些細事細物來個特寫,既有電影感,也有留白,文章的情味和思考空間會更形含蓄,更堪細味。
■文評人
殷培基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職中學教師。著有小說《爆籃》系列、《武神少年》系列、《怪病》、《摘星老師的範文18篇》。喜歡寫作,喜歡教學,喜歡荒誕離奇。
■徵稿
你也想投稿?請連同姓名、年級和校名,電郵至living@mingpao.com,或於「明報教育」FB inbox投稿 ,請註明「《語文同樂》投稿」。作品須為原創和未發布,投稿一經刊登,可獲書券100元。
■題目
. ____的一天
. 如果可以新增一條校規,你會新增什麼?
. 自訂題目
整理:陳綺雯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