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馬來西亞的名菜多不勝數,既有馬來佳餚、中式美食,又有印度料理,甚至有混合菜式,反映當地的多元種族文化,肉骨茶可說是其中非常著名的華人美食呢!肉骨茶是以帶肉的豬骨配合多種中藥材煲成的湯,可分成不同派別,又有雞骨茶、素肉骨茶等變奏。今期由馬來西亞旅遊促進局(駐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局長沈善德(Sham A Rahman),以及馬來一菜館顧問潘太,介紹肉骨茶背後的文化!
中印貿易 造就肉骨茶
肉骨茶多在港口地區出現,原來跟歷史有關。「從前中國和印度有貿易來往,運貨時會由新加坡到吉隆坡,再往印度航行,這是較短的路程。途中需要補給、上落貨,於是會在巴生港停留,相傳就是在這個地方創造了肉骨茶。」潘太說。
為越洋華工補氣血
有關肉骨茶的起源,眾說紛紜,不過大部分都說肉骨茶是為飄洋過海到巴生港工作的華人而創造的,因為它是一種溫補氣血的藥材湯,可以為苦力補充體力。這些苦力有部分在馬來西亞定居,亦有部分南下到新加坡,這就是星馬兩地華人眾多的原因。
■肉骨茶3大派別
(圖二)
肉骨茶沒有茶葉!
肉骨茶是藥材湯,內裏並沒有茶葉!正如我們會將廿四味、菊花茶等涼茶稱作「茶」一樣。潘太指出,地道的肉骨茶檔會提供炭爐、熱水、茶具及鐵觀音茶葉,供客人泡茶去油膩,這或許也是肉骨茶被稱為「茶」的原因。
■肉骨茶有什麼藥材?
?熟地
?桂皮及八角
?川芎
?甘草
?杞子
?黨參
?當歸
?白朮
?玉竹
?洋參鬚
?蒜頭
■學當地人吃肉骨茶
. 通常作早餐或午餐,下午3時過後肉骨茶檔會關門
. 配搭豆卜、油條、黑豉油、蒜蓉和辣椒同吃,也可配飯
. 有些肉骨茶檔可以讓客人選擇豬肉部位,如排骨、豬手等
. 可另加豬?、豬腰、豬小腸
■STEM知多點
封面問題開估!
大豆釀出黑漆漆豉油
豉油一般以大豆為原材料,加入麵粉、食鹽及水等,經發酵後釀製而成。不同豉油使用的材料或有不同,例如部分採用黃豆或黑豆;另外亦按照豉油抽取時間,分為頭抽、生抽、老抽(黑豉油)等。
穆斯林不吃豬 特設雞骨茶
馬來西亞以馬來人為最主要族群,佔全國總人口超過一半,其次是華人。馬來人全都是穆斯林,因為宗教信仰不吃豬肉。為了照顧他們的需要,便出現以雞肉代替豬肉煲成的雞骨茶,雞骨茶深受馬來人喜愛呢!另也有素肉骨茶,去掉豬肉,以蘑菇、苘蒿等蔬菜煲成,照顧素食者。(圖三)
豬肉改雞肉 尊重馬來人禁忌
馬來人和華人各有文化信仰及飲食禁忌,但大家都能夠和諧共處,秘訣是什麼呢?馬來人沈善德說:「互相尊重是馬來西亞的重要價值。」華人潘太也說:「我對此很驕傲。我的鄰居就是馬來人,我跟他們都很親近,我的好朋友也是馬來人。」潘太又說,現時有許多華人菜館都不供應豬肉,將點心等菜式改用雞肉,也是出於對馬來人的尊重。
華人和馬來人的飲食文化現已融合,「比如說煲仔飯以前是華人的,現在有些餐廳由馬來人經營,做得更好吃呢!」潘太說,也有很多華人喜歡吃沙嗲、椰漿飯等馬來菜式。
■知多點
穆斯林
穆斯林一詞指伊斯蘭教信徒。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信徒人數約有16億,大多是在東南亞及中東國家,例如印尼、巴基斯坦。穆斯林不可吃豬肉,也不可飲酒;衣著方面,女性穆斯林須戴頭巾。
■小趣聞
1條街共融4個宗教
馬來西亞融合多元文化,位於檳城喬治市的椰腳街便能體現。椰腳街上可見廣福宮觀音亭(佛∕道教)、聖喬治教堂(基督教)、甲必丹吉寧清真寺(伊斯蘭教),以及馬哈馬里安曼興都廟(印度教)。4個宗教場所互相尊重,互不干擾,形成一幅和諧美麗的畫面,因此椰腳街又稱為「和諧街」。
■馬來西亞小檔案
馬來西亞由馬來半島及東馬組成,中間隔着南中國海。首都是吉隆坡,以馬來語及伊斯蘭教作為官方語言及宗教。馬來人佔總人口超過五成,華人約三成,印度人約一成,其餘是混血兒、少數民族等。
■想一想
1. 你知道不同宗教的禁忌嗎?
2. 你會怎樣對待文化背景跟你不一樣的人?
■關鍵詞
肉骨茶 Bak-kut-teh
苦力 coolie
穆斯林 Muslim
多元文化 multicultural
文:李嘉鈴
圖:李嘉鈴、馬來一菜館、馬來西亞旅遊促進局提供
[常識天下 第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