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電子學習成教學潮流,社會提倡平等教育,然而坊間的電子教材未必適合特殊學生。有特殊學校深感電子學習重要,無私將多年來自行編寫的教材製成電子版本,並按學生能力加入不同學習元素及互動遊戲等,創立電子學習平台。學校冀未來可與全港特殊學校共享,讓特殊學童也可一併享受電子學習的樂趣。明報記者 王丹麟 對智障學生來說,市面上主流出版社教科書未必適合他們(詳見另稿),特殊學校多按學生需要自行製作校本教材。現時電子學習愈加普及,智障學校有硬件卻欠缺合用的工具,坊間的電子學習平台,內容亦以主流學生的學習程度為主。有見及此,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中華基督教會基順學校及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與知識共享協會和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去年9月共同開發適合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電子學習平台。 智障生需更仔細解說提示 基順學校校長姚靜儀指出,現時市面上的電子學習平台,「第一是內容不合用;第二,平台不容許老師自行調整內容」。她以數學為例,主流教材只需簡單列出算式及少許例子,學生便可跟茖荌善m習;但智障學生需要更仔細的解說及提示。姚又指新研發的電子學習平台特意加入大量聲音解說,讓看字能力較弱的智障學童在家中也可自行使用,更易吸收知識;此外平台會記錄學生的成績,學校可按學生能力修改內容。 獲資助3000萬製平台 學校獲「匯豐150週年慈善計劃」資助,以3000萬元製作平台,現時已製成逾百項初小程度、包括不同學科如語文、數學及視藝等電子教材。該計劃會在3年內完成中小學近600本電子教材,及邀請30間特殊學校預先免費試用。劉本章學校校長朱啟文強調,該計劃不以3年為時限,希望能持續發展,「最終目標是供全港特殊學校共享使用」,同時鼓勵使用的學校可一同分享教材,令電子學習平台內容更豐富。 一份教材,教師兼任編輯及出版社的角色,一字一句充滿他們的心血和時間;3間學校卻毫不介意將自家辛苦製作的教材與全港學校共享。被問為何以如此「大方」,校長們互相看了一眼,說「可能因為我們不(像主流學校般)需要競爭吧」;笑聲過後,他們均解釋希望特殊學童擁有平等學習的權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