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些地產開發商在開發樓盤時,有時會隱瞞甚至誤導即將入住的業主—他們的子女可以就近入讀樓盤附近的名校。但多市公校教育局方面已再三督促地產商,要在新建房屋的購買/出租合約上註明,由於當地學校可容納學生數量有限,新物業的業主子女,可能要轉去其他學校就讀。
除了新屋合約內要有這樣的內容,新建樓盤上也需要貼出同樣的告示,提醒新住戶要面臨這樣的風險。圖中的這張告示,就出現在央街夾芬治路地區一個興建中樓盤工地上。
多市公校教育局新聞發言人伯德(Ryan Bird)表示,當某處學校可提供的入學名額即將用光的時候,教育局就會向當地即將興建的樓盤發出通知,請地產商在房屋銷售合約內列明這一情況,提醒新業主他們的子女可能無法在他們心儀的當地學校內就讀。而且這些警示也要被做成告示,貼在樓盤工地外。
「但是這個做法,只是針對新樓盤的新業主。而那些現有物業的新業主,則不受此影響。
「如果某位學生被轉去其他學校,就會一直留在那間新學校內。除非那所離其住所最近的學校有了空位,那學生才有機會轉回來。」
多市北約克社區央街夾芬治路和雪柏路地區的惠柳第社區,因當地不斷興建的共管柏文就面臨上述問題。當地教委布朗(Alexander Brown)表示,有一些地產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向新樓盤的新住戶提供了錯誤的入學情況信息。
「樓盤的廣告說的是,該樓的業主可以入讀當地的A學校,但業主入住之後才發現,樓盤劃歸的是另一所學校。這讓他們措手不及,原本以為十拿九穩就地入讀的想法,全部落了空。所以我強烈建議家長們在下決心購房前,要到教育局網站上查清楚學校的轄區及空位情況。」
多市公校教育局方面表示,為了應對這樣的壓力,他們希望省府能夠批准教育局向地產商徵收教育發展費,用來興建新學校,以增加入學空位,並且用於現有學校的維修和翻新。
曾擔任過多市教育局教委的安省省議員黃素梅則表示,如果多市公校教育局獲得授權徵收發展費的話,應該只用來興建新學校,不許作其他用途。
「但我必須指出,多市公校教育局2015年的財政收支是有盈餘的,大約7.4萬元﹔而且,多市公校教育局下屬的許多學校,因為缺乏學生來源而關閉,但物業並沒有出售,仍然需要耗費財力來維護。有這樣的資源為什麼不利用?把這些物業出售,馬上就可以有現金流在學生過多的地區買地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