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史丹福大學的學者近日發表論文報告,指隨着氣候暖化日益嚴重,全球經濟在本世紀末會萎縮23%,較之前所預測的嚴重10倍。
學者們分析1960年至2010年這50年間,166個國家的經濟和氣溫歷史數據之上,結果發現,年平均氣溫攝氏13度是經濟發展的最佳環境溫度。研究指當年平均溫度低於攝氏13度,隨着氣溫上升,生產力隨之增加,經濟水平亦上升;但相反,一旦平均溫度超過攝氏13度如中國及美國等,生產力則下降,年平均氣溫愈高,生產力下降愈快。據此理論,基本上整個非洲、亞洲、南美洲和中東地區的經濟,會因為氣候暖化而導致嚴重受損。
不過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史丹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的助理教授博克(Marshall Burke)表示,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國家的年平均氣溫本來就比較低,她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相對會少一些。在較高緯度地區的北半球國家,如俄羅斯、蒙古、加拿大等國,氣候變暖對她們的經濟發展反而帶來有利影響。
該發表於《自然》期刊的論文指出,氣候變化將通過大幅減少全球經濟產出,以及會擴大現有全球經濟不平等的情況,改變全球經濟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