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正式來臨,除了日落時間提早,晚上出外要多帶外套,還看到Don Valley Parkway兩旁的樹好像開始變黃,真的令人提不起勁。
對女生來說,心情好想吃甜品,心情不好更需要吃甜品,近月多倫多新增了多間甜品店,每間都走不同風格,亦不乏話題之作。
周末來個小放縱,邊吃甜品邊拍照放上Facebook及Instagram等「讚」,只要有這治癒系食物,外頭多灰都能保持心花怒放呢。採訪、攝影:蘇芷茵
具書卷味的蛋卷
香港早一、兩年曾掀起過日式蛋卷(roll cake)熱潮,但真正吹到多倫多,卻是今年暑假的事。
位於George Brown College附近的Neo Coffee Bar(161 Frederick St.),已迅速成為同學們的聚腳點,書卷味十足,他們除了選用De Mello Palheta提供的咖啡,還有三文治等輕食,不過最大賣點,是他們的日式蛋卷。
站在分隔廚房的大玻璃前,能看到糕餅師傅站在雲石枱前,輕輕將蛋糕包著忌廉卷成形。
試勻士草莓藍莓及抹茶紅豆蛋卷,坦白說賣相絕對可愛,是相機食先放上網吸讚之作,但味道卻只算是不外如是,雖用上本地有機全麥麵粉及有機走地雞蛋,兩款的蛋糕都不算鬆軟,忌廉亦不太有奶香,尤其綠茶味那款紅豆份量略為不足,不過整體尚算沒過甜過膩,感覺夠輕盈,用來伴咖啡效果都不算太差。
食物一般不過裝修卻是一絕,水吧位置用上大量淺色木條,予人溫暖的感覺,喜歡水吧前長椅配小桌的位置,善用空間之餘亦極具特色,如周末想找個地方靜靜看書或玩玩電腦,都不失為一個舒適的好地方。
班戟忌廉層層疊
自從Millie Creperie在Kensington Market開業,其mille crêpes千層蛋糕一直是皇牌產品,更有人認為可跟早前從紐約引入香港的千層蛋糕王Lady M媲美。
近期他們在Spadina夾Adelaide附近一條小街上開了新店Millie Patisserie & Creamery(12 Oxley St.),店內能找到招牌千層蛋糕,還多了Tiramisu及Champagne & Strawberries口味,朋友喜歡香檳味帶著輕輕的酒香,個人認為Tiramisu味亦值得一試,望著那鋪了廿多層薄得透光的班戟,中間夾著忌廉,用叉切開時不會整件散開,入口班戟有彈性,忌廉則夠香滑而不會過膩了。
有男生認為一件千層蛋糕連稅要近10元有點昂貴,沒錯這的確不算便宜,但想到當中要全人手製作,調配班戟漿、煎班戟皮、打忌廉再逐層塗好鋪好,這些全是心機和工夫,不是調好味道放入焗爐即成的蛋糕可比較。
有吃過Millie意式雪糕的朋友強烈推介泰式奶茶味,原來這是和Khao San Road合作調較出來的味道,還加入了班蘭和椰子,配泡芙吃是不俗的組合。
新店的感覺已由街頭小甜點,進化至正統日法式甜品店,不愛千層蛋糕,還有芝士蛋糕、布甸杯等選擇,個人認為當中以黑芝麻味芝士撻最特別,將薄薄的撻皮切開,黑芝麻芝士漿會像心太軟般慢慢流出來,聽到點了同一甜品的華裔顧客說「好像吃芝麻糊呢」,然後真的先將餡料幹掉才吃撻皮,自己則喜歡每口都有撻皮和餡料,這樣才能吃到香脆軟滑集於一口的效果呢。
抹茶控的集中地
在Union Station車站外美食街推出的Uncle Tetsu抹茶芝士蛋糕,終於正式在他們的Uncle Tetsu's Matcha Café(596 Bay St.)內供應,作為抹茶控,當然認為這芝士蛋糕比原味做得更出色更好吃。
他們選用從日本運來的抹茶粉,味道夠香濃,入口和原味一樣夠鬆軟,個人習慣會先將蛋糕分兩份,一伴趁暖即吃,享受那入口快溶的感覺,另一半就放入雪櫃,待到翌日蛋糕較實淨時再吃,體驗那芝士味及抹茶味均更突出的效果。
另外放了紅豆墊底的抹茶madeleine是個人的小茶點至愛,紅豆和蛋糕的比例剛好,還要是買三送一,買一、,兩盒回家跟朋友分享最適合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