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們常拿「墨水」比喻「學問」,有學問稱「有墨水」,學問好稱「一肚子墨水」,留過洋稱「喝過洋墨水」,沒學問則稱「胸中無墨」,一點學問都沒有稱「胸無點墨」。「胸中無墨」這個俗語早在宋朝就有了,原來古人還真有喝墨水這回事。《隋書》記載,北齊秀孝(秀才、孝廉)策試,字寫錯寫漏,要在席後罰站;字寫得太差,罰喝墨水一升;文理不通,則奪去佩刀和坐席。怪不得北宋文豪蘇東坡監考時,寫了這麼兩句詩:「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飲」,黃庭堅則稱蘇東坡「醉時吐出胸中墨」。可憐北齊「胸中無墨」的秀孝們,反倒是「一肚子墨水」。清代學者紀昀筆下一位老學究,可稱得上是「胸中盡墨」,不過這個「墨」,並不是墨水,而是煙—— 一肚子黑煙,有如濃雲密霧。故事是這樣的……
◆愛堂先生言(《閱微草堂筆記》)
愛堂先生言:聞有老學究[1]夜行,忽遇其亡友。學究素剛直,亦不怖畏,問:「君何往?」曰:「吾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攝[2],適同路耳。」因並行。
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廬也。」問:「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晝營營[3],性靈[4]汩沒[5]。惟睡時一念不生,元神[6]朗澈,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縹緲繽紛,爛如錦繡。學如鄭孔,文如屈宋班馬者,上燭[7]霄漢[8],與星月爭輝。次者數丈,次者數尺,以漸而差,極下者亦熒熒[9]如一鐙[10],照映戶牖[11]。人不能見,惟鬼神見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
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幾許?」鬼囁嚅[12]良久,曰: 「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13]一部、墨卷[14]五六百篇、經文[15]七八十篇、策略[16]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雲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學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註釋:
[1] 老學究
年老的讀書人,這堳年老迂腐、固執淺陋的書生。
[2] 勾攝
拘捕,傳拿,這堳鬼使勾取靈魂。
[3] 營營
語出《詩經•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于樊。」原為象聲詞,指青蠅往來飛動的聲音,後指往來忙碌,不知休息。
[4] 性靈
內心的感受,泛指精神、思想、感情等。
[5] 汩沒
汩,[粵]音骨,沉沒,湮滅。汩沒,淹沒。
[6] 元神
道家稱人的靈魂為「元神」。
[7] 燭
原指火炬,這埵W詞用作動詞,指照亮。
[8] 霄漢
霄,雲。漢,銀河,又稱「雲漢」、「銀漢」。霄漢,雲霄和天河,借指天空。
[9] 熒熒:[粵]音營,微光閃動的樣子。
[10] 鐙:古同「燈」。
[11] 戶牖
牖,[粵]音友,窗戶。戶牖,門窗。
[12] 囁嚅
[粵]音接如,說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13] 高頭講章
高頭,古代經書正文的上端留有較寬的空白,稱「高頭」。講章,科舉時代為應試而編寫的講義。高頭講章,科舉時代常見的講義形式,即在經書正文上方空白處,刊印講解文字,方便學生對照研讀。
[14] 墨卷
即範文。宋以來,考中科舉者的文章稱為「程文」,意即規範文章。清代刻錄程文,供考生參考,試官也會按原題目擬作一篇。後來把試官所擬的文章稱為「程文」,而原考中科舉者的文章則改稱「墨卷」。
[15] 經文
明清科舉考試內容包括四書五經,「經文」在這堳幫助考生了解經文章旨的參考書。
[16] 策略
明清科舉考試內容包括策問,「策略」和前面提到的「高頭講章」、「墨卷」、「經文」性質一樣,都是科舉時代用來應付考試的參考書或文章。
文:洪若震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文字學、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長期從事語文教育,著有《生鬼文言文》系列
圖:鍾錦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