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動畫《夏娃的時間》是在2008年8月開始在網路播出的短片,每隔兩個月播放,一集15分鐘,只得6集,2010年3月再編輯成90分鐘的電影版。動畫的製作水準極高,畫面非常細緻,電影感極強,光與影、明與暗的配合(如教室的情景)妙絕,鏡頭調度與角度也是一流的。人物的造型設定也很美,尤以女主角為甚,聲優(即「配音員」)的陣容更是強大,包括福山潤、田中理惠等顆顆巨星。
在動畫堛漁犮N,社會上對有高度人工智能的家用機械人有既定歧視性規範與看法,認為不應把它們視作人類,而是應該把機械人看作成「家庭電器」一般,甚至有「倫理委員會」等反機器人的團體,在媒體對機器人的普遍應用提出異議。社會上亦有把所謂Dori族(Android Holic機械人精神依存症的日語簡寫),用來諷刺某些把機械人視作人類的年青一代。
機械人被歧視 位列社會次等
換言之,這是一個好像有種族隔離(Apartheid)制度的「差別待遇」社會,只不過隔離對象由有色人種換成機械人而已。就如機械人被設定有光環投影在頭上,光環的內容會顯現所有者現在執行的指令,這和納粹在猶太人身上刻上特定的印記,以資識別一樣。
動畫中陸夫是一名中學生,父母常在外工作,「擁有」一名家傭機械人莎美,照顧他和姊姊二人。劇情發展主要是圍繞陸夫與莎美在一家讓機械人可以把光環關掉、休閒放鬆的「夏娃的時間」咖啡店所發生的故事。
動畫的製作堪稱一流,劇情也相當感人,但有網友就指出在日本動畫,描寫人與高智能機械人的隔膜與和解的故事其實比比皆是,說不上有新意,只不過此動畫的表達手法實在完美云云。
誠然,打從手塚治虫的《鐵腕阿童木》開始,日本動畫中人與機械人的關係就是常見的題材,而微妙的是,日本一般家庭幾乎是沒有家傭的,所以現實也沒有主人與家傭關係的議題,動畫實在是在空想人和機械人的相處問題上做文章。
不過,我看完這動畫後,卻強烈地感到它正正是我們與身邊的外籍家庭傭工關係的寫照。
文:趙永佳
作者簡介﹕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社會學系教授,兼任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考評聯合委員會主席。
(liberal-snapshots.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