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戰火令地球另一端的敘利亞人民顛沛流離,大批難民湧入歐洲,有人伸出友誼之手,有人擔心他們會為社會帶來沉重負擔。難民問題看似遙遠,今日香港,也有不少難民正在尋找生存空間。活得有尊嚴乃基本人權,作為地球村一員,你又是否聽到他們的呼叫?
賦閒11年:只想自力更生
難民Brian(化名)願意接受訪問,是期望香港人「看見」他們的處境。「香港人對難民有些誤解、歧視,覺得我們都是騙子,認為我們為錢而來,是經濟移民。」Brian說。
稱遭誤解「為錢而來的騙子」
約27歲的Brian來自西非,為逃避國家的戰火,16歲來到香港,「機票是朋友給的,我改名換姓,得到其他國家的護照才能來到香港,要獲得護照很難」。他沒有多言如何輾轉到港,只說當時只會講家鄉語的他,憑不斷答「Yes」過了香港海關。為何選擇香港?「因為visa free(毋須簽證)。」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規定,持部分國家的有效證件來香港旅遊,毋須簽證。
未批到歐美 稱不知原因
「剛到鶡釵騝P覺?恐懼,不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也有喜悅。」人生路不熟,Brian賣了手上唯一值錢的手機買食物。約一年後,他獲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即聯合國難民署)香港辦事處確認「難民」身分,等待聯合國安排轉移至第三個國家,「我想去加拿大、美國或瑞典,但一直無機會」。他不知道不獲批的原因,滯留香港已近11年。
特區政府只向未成年難民提供教育機會,所以Brian獲安排入讀中學僅6個月。目前社會福利署將難民援助服務外判予國際社會服務社(ISS),每月提供租金資助和實物援助,包括臨時住屋、膳食、衣履和其他基本日用品,以及交通津貼和醫療服務等。
日日呆坐拿津貼 政府「只是餵飽我」
拿荂u行街紙」,Brian可自由在港走動,「但可否說這是『自由』?」他想了想才說。難民在未獲入境處長批出許可前,不得從事任何工作,然而當局批出工作許可的數字極低。或許你會問︰「不用工作有人養,還想怎樣?」Brian強調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只希望自力更生,說現在港府做的「只是餵飽我(feeding me)」,「香港政府不想要我,不想做任何事情,只會令你氣餒(discourage you only)」。
Brian說相關津貼也不足夠。目前政府向難民每月派發1200元超級市場現金券,但只限購買食物,廁紙等基本必需品也得靠ISS提供,且每月只有一卷。Brian為省錢,在明愛專為難民提供的宿舍住了很多年,現在則搬出來獨居,拿茯F府每月1500元的租金津貼,居住環境可想而知。「我也有想過做『黑工』,但風險太大,被捕要面對刑罰。我會遠離犯罪,為將來做好準備。」他不知道「將來」會如何,只能裝備自己,包括學習廣東話,方便日常溝通。他正向入境處申請許可,以便報讀廣東話班。
Brian認識一些難民和其他尋求庇護的朋友,但只有一個難民朋友成功轉移至第三國家。「也有的透過婚姻,獲得離開的機會。」他笑言目前沒有女友,但有想結婚的念頭,同時又不敢想太多。他過往認識一些比他年長、想結婚的女人,「但我不想假結婚,不想扮」。
前路茫茫 無悔來港
在街上閒逛、在公園呆坐是Brian的日常生活。他嘗試接觸其他人,但很多時得不到回應。「香港人其實友善,但語言不通,他們會努力表達自己不曉英語。」更普遍的是,本地人一聽到Brian說英文便避之則吉。
Brian一家因戰亂四散,音信杳然,信奉基督教的他唯有祈禱家人平安,並盼有一日重返家園。「我的國家沒有和平,因為宗教衝突,四處都在殺人,不同派系互相攻擊,今日比我離開時分裂更嚴重,令我沮喪。」
問及如何形容在港的日子,Brian說:「有起有落(ups and downs),這就是生活。」他覺得沒有未來,但沒後悔來港,因為起碼有個安頓之所。日子難捱嗎?他反問︰「我看起來像在受苦(suffering)嗎?」訪問後做什麼?「我會回家煮點東西吃,再休息一下,然後出外走走,看看有沒有機會認識新朋友。」香港是家?還是路過的驛站?Brian大概也不太確定。
文:羽思恩、古晨燕
圖:羽思恩、古晨燕、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