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春市現於內地只是個二線甚至三線城市,但在1930至1940年代,長春曾是亞洲最先進的城市之一。當時,長春是全亞洲首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首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也是首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滿洲國」所在的東北更是中國工業重鎮,1949年前,其工業產值佔全國80%以上。
「首都」長春當年亞洲先鋒
實際上,在奉系軍閥張作霖統治時期,就曾致力於東北的工業化。「滿洲國」建立後,建設加速推進,建立了當時亞洲較完備、先進的工業體系。當年,「滿洲國」建立的包括鐵道運輸、航空、航海、鋼鐵、煤炭、汽車製造和軍工等部門,遠遠領先中國其他地區。不過,在日本推行「日滿一體」政策下,「滿洲國」工業體系完全服務於日本的產業政策。
吉林社科院研究員王慶祥說,偽滿洲國的工業發展,是建立在日本對中國東北資源大肆掠奪與大量使用中國勞工的基礎上的。無論是修建鐵路、挖煤還是修建軍事工程,動輒以十萬計的勞工都是被無償奴役。
糧產上繳 吃大米也是罪
早在「九一八事變」前,曾多次擔任中國領事的松岡洋右就曾大力鼓吹「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滿洲國」建立後,東北的煤炭、鐵礦石、木材等各種資源,開始源源不斷運往日本。依照關東軍的要求,「滿洲國」每年必須向日本提供1000萬噸以上糧食。由於糧產不足,偽滿當局規定國民不允許運輸、食用大米、白麵。王慶祥稱,在當時,如果國民被發現食用大米、白麵,會按「經濟犯」治罪。
與日軍在關內大肆殺戮不同,「滿洲國」作為日本的殖民地,日軍在東北對當地居民的殺戮較關內其他相對程度較輕。「日軍並沒有像關內那樣進行『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王慶祥說,日本已經將東北作為殖民地經營,不希望引發更大的反抗;而當時東北的抗日力量「東北抗日聯軍」,已經向北撤退入蘇聯,日軍在東北並未遭遇到大規模的抵抗。
奴化教育推日語 向日天皇鞠躬
王慶祥說,在經濟上,日本將偽「滿洲國」變成了戰略資源基地,在教育上則是推行奴化教育。
據現年已88歲的張金先對本報憶述,他父親張毓瑚是生於1906年的浙江人,在「滿洲國」建立前,隨蚚鬗滿u闖關東」的浪潮到東北經商。「滿洲國」建立後,張金先已上小學。在學校,推行日語及漢語「雙語」教育,學生每天都要向「康德皇帝」(溥儀)的畫像行禮。張回憶稱,每逢重大節日,全體師生都要向「日本天皇」和「康德皇帝」鞠躬敬禮,並高呼「天皇陛下萬歲」、「皇帝陛下萬歲」。可見,在「滿洲國」鼓吹「五族共和、王道樂土」的背後,居住在東北的中國人,實際上淪為生活在殖民地的二等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