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免中一生大減造成大批英中落車,教育局早前宣布將第二周期教學語言微調押後6年,雖獲英文中學聯會及津貼中學議會歡迎,但中學校長會、中文中學聯會及教聯會昨分別表明反對,質疑會令更多不達標學生都可以英文學習,及令中中須獨力承擔縮班壓力,更不穩定。教聯會要求僅押後微調兩年,其間凍結中一班數。 教育局回應,微調政策扎根後,學生可受惠於教師的經驗及校本支援措施,教師亦需在較穩定的教學語言環境下發展學教策略,若貿然僅以個別學校未能符合「學生能力」條件,而即時要求校方第二周期(每6年一個周期)改變教學語言安排,則未能照顧學校和教師需要。局方會與學校進行專業討論,就微調安排提供意見,並提供專業發展和研究,以深化現有經驗,並驗證微調措施下學生學習表現。 微調原有政策下,若中學有85%學生能力達標,便可成為英中,但人口下降令達標的實際學生人數減少,致原定明年執行的再微調,料部分英中要落車、部分學校要減少英文班,但當局早前宣布押後微調。中學校長會義務總幹事黃謂儒在今日在《明報》撰文(刊A33)質疑,教育局當年執行微調,學生能力是首要考慮,惟現時沒足夠學生能力達標的學校,仍毋須「落車」,與當日說法矛盾,質疑是否可保障學生利益。 不滿欠諮詢 保護既得利益 他又指當局沒廣泛諮詢,個別學校團體曾游說教育局押後微調,但出發點傾向保護既得利益、維持學校教學語言優勢;過往全面或較多班級實施母語教學的學校,學生易被視為「次等」,如今英中已上車便毋須落車,將進一步加劇弱勢學校與其他學校之間的分化和懸殊。 中中聯會亦批評,當局押後微調,與局方過往依據的學理背道而馳,有違專業,損害學生利益,雖可令30多間中學毋須減英文班,可穩定發展,卻令300多間中學更不穩定,該會深表遺憾,又對當局未充分諮詢感失望。 教聯會指出,學生人數下降,英中能保持不變,將令縮班殺校的壓力全部向中中傾斜,由中中獨力承受政策所帶來的不穩定和不公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