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查理周刊》遇襲後推出的特刊大賣,一本1763年的著作亦成搶手貨,那就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論寬容》(Traitm sur la tolmrance )。截至上周四,該書仍然位列法國亞馬遜暢銷書第五位,出版商準備加印1萬本。伏爾泰在該書中為遭天主教徒迫害的新教徒呼冤,抨擊宗教狂熱者,申論寬容的重要。這把200多年前的聲音,仍引起不少法國人共鳴,只是當年針對的天主教狂熱者,卻變了以伊斯蘭之名發動襲擊的極端分子。 諷刺源於批判天主教 對於《查理周刊》遇襲,有輿論認為該周刊明知伊斯蘭教禁止繪畫先知肖像卻刻意犯禁,屬「挑釁」,該雜誌一名創刊成員亦抨擊遇難總編輯沙博尼耶行事過激。中大哲學系教授劉國英指出,《查理周刊》在政治光譜中屬極左派,對任何權威都嘲諷,天主教、右派與左派政客均無一倖免,並非只針對伊斯蘭。事實上,控告《查理周刊》次數最多的是極右國民陣線;當左派總統奧朗德被揭發偷情後,周刊也以一個陽具外露的奧朗德做封面。 劉國英指出,自法國大革命以來,以諷刺漫畫參與公眾討論一直是傳統,法國大革命期間無論支持還是反對者都以漫畫來表達,《查理周刊》諷刺伊斯蘭的漫畫亦應放在此一脈絡下理解。過去,天主教在文學藝術一直是頭號嘲諷對象,經過數百年文學藝術的嘲諷後,本來高高在上的天主教會,變得不再神聖或禁忌。沙博尼耶2012年接受《世界報》訪問時稱,要繼續嘲諷伊斯蘭直至它像天主教一樣被推下神壇 。 然而法國的嘲諷文化在現實中並非百無禁忌,《查理周刊》亦曾鬧出爭議。該刊漫畫家西內 (Maurice Sinet) 2008年在專欄提到總統薩爾科齊之子跟猶太裔太子女訂婚, 嘲諷他為錢改信猶太教。 猶太列禁區惹爭議 文章被指渲染「猶太人有錢有地位」的偏見,涉嫌煽動「反猶」(「猶太人壟斷財富」的宣傳被視為歐洲上世紀反猶的原因,最終導致納粹屠猶)。西內拒絕道歉,結果遭解僱。猶太人以至以色列在法國都是惹火題材。19世紀猶太裔軍官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的冤案陰影未去,加上二戰屠猶歷史令法國政界對反猶充滿警惕。法國近年反猶襲擊個案上升,亦令猶太人成為玩笑禁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