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交通擠塞常見於平日早上繁忙時段。本報比對統計處於2001年及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發現10年期間,新界及九龍「過海」到港島上班的市民,大幅增加近25%,以元朗及西貢區升幅最高。身兼西貢區議員的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范國威指出,政府1990年代規劃將軍澳區發展時,曾在區內設商業區,但最終大部分變作住宅,導致區內就業職位減少,加上九龍東商業區發展緩慢,大部分居民都需過海上班。 九龍東商業區發展較慢 規劃署前署長潘國城認為,因香港是自由經濟,難以控制每個地區提供就業職位的數目,故即使政府未來規劃新界東北、洪水橋等新市鎮,亦難以做到「自給自足」。但他指香港自從製造業式微後,就業職位過分集中在金融、銀行、地產等行業,主要位於中環、灣仔等港島核心商業區,這些地區難以再擴展,住宅區則轉移至將軍澳、東涌等;加上九龍東核心商業區發展較慢,造成大量市民每天仍要過海上班,令交通擠塞問題持續。 元朗西貢過海升幅高 根據各區市民上班區域及使用交通種類調查的數據,2011年跨區過海上班人數約68.3萬,較2001年的57.5萬增加近兩成;當中由新界及九龍到港島上班市民,由2001年的42.6萬人,增至2011年的53萬人,增幅約25%,其中以元朗及西貢升幅最高,分別有3.6萬及6.06萬人要過海上班,升幅85%及67%。 倡發展東北時小心評估交通 近年將軍澳發展大量住宅,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1年該區每日有4.86萬人乘坐港鐵過海上班,較2001年的4300人增加逾10倍。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認為,長遠政府規劃新界東北、洪水橋等新發展區時,需小心評估區內對交通的需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