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一名消息靈通的旅日華人在微博上透露,中方通知日方,在推遲2個月後,中國農村青年幹部訪日團決定在3月訪日。另外,「因故」推遲訪日的中國青年記者訪日團和中學生訪日團,也將陸續抵達日本。微博稱這是好消息,「冬天終將過去,春天也將來臨」。不過,昨天開幕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卻決定,中國將正式立法,設立抗戰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國家公祭日。這意味茪中橨鰜Y在早春時節乍暖還寒。 打民粹牌無改善誘因 以全國人大立法的方式來確立兩個與日本有關的紀念日,茲事體大。涉及到中國對日政策的長遠判斷。據說,中方曾有人擔心紀念日一旦確立,會令今後中日關係僵化難以轉圜。但有高層認為,日本每年紀念廣島、長崎原爆受難者,也有「北方領土日」,但並未妨礙日美、日俄關係的發展。 中日兩國因日本「國有」釣魚島事件鬧僵已經一年多了,其間中日兩國都換了政府和領導人,但雙方關係卻未見有緩和的[象。這其中固然有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令雙邊關係雪上加霜的緣故,亦與美國及東盟的對華態度鼓勵了日方有關。但更根本的,還是中日兩國的矛盾已呈結構性矛盾所致。 所謂結構性矛盾就是指兩國在地緣戰略、經濟利益、國民感情等諸多方面都出現扞格,幾無交集。而當權者都從民粹角度出發,難有改善關係的誘因。 政治冷戰未打擊民生 另一方面,兩國政治關係的冷戰對民間的交往和民生影響並不太大,內地依然有遊客去日本旅行,日本車在華市場銷量並未大幅萎縮。受累的只是中國海警和日本海保,還有兩國的駐外使節,偶爾要在第三國與對方唇槍舌劍。 中日的冷戰還是有受害者,一是東北亞的和平隱憂,易擦槍走火;二是中日韓自貿區遙遙無期,可能胎死腹中。至於為美俄戰略火中取栗,中日都已不能自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