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自日本政府2012年將釣魚島「國有化」後陷入低潮,日揆安倍晉三去年底參拜靖國神社後,雙邊關係更趨惡劣。日本知名「中國通」、早稻田大學亞洲研究機構現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天兒慧教授接受本報訪問,闡述對中日關係的看法及期望。對於中國與西方輿論猜測中日將爆發戰爭,天兒慧表示無法理解,「甚至覺得恐怖」。
憂反日「奪島」致擦槍走火
他指日本國民反戰情緒強烈,不認為日本有可能主動挑起戰事,但他亦不諱言擔心中日因釣魚島問題擦槍走火,認為雙方應設立對話機制管控危機。
天兒慧表示:「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輿論正熱烈討論『戰爭的可能性』,這事在日本人眼中無法理解,甚至覺得恐怖。一旦發生戰爭,日中之間將留下無法彌補的禍根。戰爭必須避免發生。」他斷言:「日本發動戰爭是100%不可能的。」他解釋道,日本經過二戰,對原子彈及作為加害者的悲劇,日本有切身體會,充分了解和平的寶貴,許多日本人至今仍抱有這看法。
「日發動戰爭100%不可能」
對於近年中國方面常傳出「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說法,天兒慧不以為然,認為是「很大的誤解」。他說:「當然無可否認,現今日本由於對中國不信任及感到受威脅,正推動強化國防能力,雖然那是具有攻擊性的力量,但日本並沒有侵略的意圖。」
但天兒慧也擔心,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可能有擦槍走火的可能。第一,兩國可能因釣魚島近海及上空意外發生「衝突事件」,引發戰鬥行為;其次,他認為中國國內因反日民族主義等理由展開「奪回釣魚島行動」亦可能是引發點。「這些情G絕對要避免。」
他建議,就第一點而言,兩國的相關部門需設立危機管理對話機制。至於第二點,雖然在某程度上可理解中國對安倍政權言行的不滿,但他認為安倍亦「絕對認真希望」避免與中國開戰。他說,日本國民普遍強烈反戰情,希望中國國民能理解。
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百周年,中國以至西方部分輿論都猜測中日會爆發軍事衝突。
韓國《朝鮮日報》昨報道,1970年代曾通過「乒乓外交」促成中美首腦會談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上周便在慕尼黑世界安全會議上警告:「由於中日之間的緊張局勢日益激化,戰爭幽靈正徘徊在亞洲。」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就任後,提出「主動作為」,被外界視為是要改變北京1980年代以來的「韜光養晦」對外政策。2007年掌權時提出「美麗日本」口號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前年底第二度拜相後則提出「強大日本」,並積極推動修改日本和平憲法。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沃爾夫便曾評論道:「習近平和安倍晉三等強烈的民族主義領導人同時掌權,可能會引發珝孺坒阞均C」
安倍上月在達沃斯論壇被問到中日關係時,提到一戰前英國及德國的關係,更惹《金融時報》等西方輿論猜測日本是否也認為戰爭無可避免(日本政府事後稱翻譯自行加上「中日情G相似」一句,導致誤解)。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不能夠將百年前國際形勢和當今相提並論,尤其是中日紛爭無可避免會令美國捲入其中,而中美之間都不願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