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會發展體育運動的好處 政府2000年起推出「普及健體運動」,希望提高港人對運動的興趣、了解運動對身體健康的好處。全民運動,從青少年成長,到社會整體的發展皆有好處。 ◆個人層面 不同年齡、性別或身體狀G的人,經常做適量運動可改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做不少於30分鐘中等運動。運動對身心皆有益,例如可加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患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和結腸癌的風險,鍛煉肌肉,減少出現骨質疏鬆,以及控制體重等。 •青少年成長 運動除了維持體能,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認為,運動能作為教育工具,激發青少年的鬥心、毅力和團隊精神等,青少年從課堂和書本不能感受這些感覺,因此學校才會舉辦水運會和陸運會。運動員的奮鬥故事,亦往往成為青少年的榜樣。 ◆社會層面 多做運動可強身健體,若長者也定期做運動,能減少社會醫療開支和延遲慢性疾病。參考體育文化成熟的西方國家,推算全民運動每年可節省2%至3%醫療開支,雷雄德認為,政府應有長遠體育規劃,並將體育運動和醫療衛生結合起來。 •經濟收益 大型賽事吸引本地和外地觀眾入場,帶來門票、商業贊助、旅遊業等相關收益。人氣運動員也可以廣告代言賺取額外收入。通過體育運動賺錢的模式在香港並不顯著,但放眼全球,以2013年退役的足球明星碧咸為例,專家推算其「品牌價值」約達26.5億港元。 •凝聚社會 運動賽事也起凝聚社會、增強身分認同的作用。2009年亞協盃4強賽,本地球隊南華對陣科威特隊,球迷不但穿起紅衣營造「紅海」,還傳起特區區旗,把現場氣氛推至高峰。 ◆國家層面 •軟實力的表現 運動員在大型體育競技中爭取好表現,背後少不了大量投入體育基建和培訓資源,故體育成績好,亦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軟實力的展現。例如中國便將國民體育列入發展重點之一,並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體育運動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且會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公民興辦和支持體育事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