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 -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
放大
 
2013年12月,耗資11.3億元的香港單車館落成,是本港首個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的室內單車場。賽道中央的多用途範圍,可供籃球、排球、羽毛球等各種體育活動及訓練。
放大
 

其他新聞
吳志森X通識﹕中國入選人權理事惹爭議
試題拆解﹕非洲年輕球員 赴歐謀生
試題拆解﹕教師總評
當年今日﹕Launching of Wikipedia
通識手記﹕城市進步 繫於人民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香港體育發展的阻礙

【明報專訊】提升一項體育項目的成績,非能一蹴而就,政府除了投放資源,還須有清晰的發展規劃。現時香港的體育發展面對什麼阻礙?政府又有何良方?

1.政府體育規劃過時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圖)撰文指出,政府根據已規定的人口標準,在每區提供康樂設施予市民使用,但現有的規劃康樂活動準則是基於1995年的「休憩習慣與康樂喜愛研究」報告而訂定,港人的康樂模式已有明顯轉變。再者,18區的人口分佈與特徵,以及地理和空間有所不同,舊有的單一體育設施規劃準則,未必能滿足各區的不同需要。雷雄德認為,若要滿足市民需要,港府有必要緊貼體育文化的進展,並落實一套未來10年或更長遠的體育規劃。

雷雄德也指出,近年香港學童肥胖情G嚴重,且兒童的體質每G愈下,政府有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藉此增強體質和意志。此外,本港未來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政府有需要制訂針對長者人口的體育政策,讓長者可通過合適運動,提升生活素質的同時減低社會醫療負擔。他期望政府立刻進行體育政策的研究,更新過時的體育規劃,並制定一套質量並重、具客觀指標的長遠體育發展政策。

˙特首回應

特首梁振英參選行政長官時,政綱提及設立「體育運動專員」,委任熟悉體育的人出任,檢討並完善現行體育管理架構,推動體育運動的全面發展,不過他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對此隻字不提,只再一次重複要將體育「普及化、專業化、盛事化」。梁振英表示,政府會確立精英運動員的專業身分、形象和社會地位,以及為他們退役前後進修或就業提供更多支援,使運動員能夠專注訓練,精益求精。

2.硬件設施不足

根據年報,2012至13年度康文署的總開支達61.22億元,其中只有4000萬元投放在康樂及體育活動、節目、運動及展覽上,比部門員工的強制性/公務員公積金供款5400萬還少。同期,欖球場使用率達100%、運動場99.4%、天然草地球場98%、人造草地球場73.5%;體育館中,主場的使用率達80.2%、活動室/舞蹈室有66%。

2012年討論興建啟德體育城時,單車選手李慧詩表示支持,指要發展本港體育,除了花錢,還需體育人才等軟件,以及場地建設等硬件多方面配合。羽毛球選手葉姵延也表示,現時香港羽毛球及單車等運動訓練場地仍有不足,期望政府多建訓練場地。

教育學院和青年智庫Roundtable於2012年一項調查指出,逾三成受訪青年每周運動不足半小時,近四成受訪青年指公共運動設施不足,建議政府制定長遠康體政策,建設方便市民的體育設施。

˙各方回應

2012年9月,申訴專員公署揭發康文署管理體育設施租場制度不善,令市民被迫向炒家租貴場。前香港足球先生李健和說,近年民間足球聯賽賽風熾熱,足球場供求嚴重失衡,令場地炒賣熾熱。甲組球會東方沙龍的總監梁守志表示,球會要向已預訂場地的「炒籌人士」買籌才有場地練習。

另外,足總主席梁孔德表示,本港甲組隊未必可承擔大球場的場租,認為政府應重建深水鶠B南區及元朗足球場,以主辦足球、欖球等賽事及供訓練,並可應付數千觀眾的賽事,提升球隊質素。

3.運動員出路問題

運動員要花大量時間練習,影響學業成績,生計來源是一大考慮。除了比賽獎金,香港體育學院亦會視乎運動員的成績、訓練表現發放津貼,成績較次者往往難以維持生計而被迫放棄運動。且運動員生涯有限,退役後失去政府資助,生活無保障。

˙政府回應

政府近年推行「體育大使計劃」,讓運動員在退役後3年內做體育大使,到中學推廣他們所屬的體育項目,月薪約1萬元。

另為協助精英運動員退役後發展事業,民政事務局投放資源,與商界和港協暨奧委會推行「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現有10間大型企業承諾提供在職培訓或就業機會。局方也和11間大專院校達成共識,讓運動員可在升讀大學時接受體育訓練,更可於退役後繼續學業。

4.體育vs.學業與前途

「努力讀書、考上大學,將來好找工作」是不少家長的心聲,然而運動要出好成績,須投入大量時間練習,難免影響學業,而求學時期往往是運動員訓練的黃金時間。許多運動員也透露,轉型成為職業運動員時曾受到家人反對,原因不外乎認為運動員生涯短暫,往後生活欠保障,體育作為終身職業的前景模糊;當全職運動員,收入微薄,能否自給自足也成疑問。

另一方面,家長或不支持子女向職業運動員方向發展,卻贊同運動對升學也有「好處」。時下香港,學生報考中學或大學,若在體育方面有傑出成績,或可獲加分。例如在大學聯招申請時,擁有傑出音樂、藝術、運動等成就,可爭取參與校長推薦計劃,亦可填寫在「學生學習概覽」,部分院校明言優先考慮取錄傑出運動員、有傑出運動成績可獲加分。

˙各方回應

曾任全職風帆選手、現已投身運動教練的黃德森建議,運動員在退役前幾年計劃將來工作,例如轉投與體育運動有關的職務(如體院行政、教練、評述員等)、留學進修,甚至投身其他行業。

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指出,有報章報道港大、中大和理大在2013年合計錄取了70名運動員學生,當中41名來自體院,他認為這對在體育方面出色而又不想放棄學業的學生來說,值得鼓舞。他說,在精英運動員培訓體制下,「只要肯努力,體育學業可以兩不誤」。

2011年,香港體育委員會肯定體院提出的「dual career」方向,即體育與文化教育並重,體院安排運動員接受全職訓練,又為他們安排文化課程,兼顧學業。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香港體育 脫困有方?
香港體育發展的阻礙
時事議題﹕體育普及 有益個人社會
精英運動員制度爭議
時事議題﹕課堂活動
時事議題﹕香港體育發展
時事議題﹕相關概念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