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大學醫學院投資逾千萬的「一期臨H研究中心」昨開幕。「一期臨床研究」是新藥由實驗室到臨H應用的重要階段,中大期望可招募病人及健康志願者參與試藥,助研發癌症等新藥,並測試出適用於亞洲人的劑量,及按病人基因度身制訂療程。參與研究的病人毋須付分毫,將獲24小時監察照顧,亦可以隨時退出研究。從未拒絕醫生建議試新藥的梁先生表示,每次試藥都是一個希望,「幫到人又幫到自己」。 針對亞洲高發病率病症 中大一期臨H研究中心首席總監陳德章解釋,新藥審批分4個階段,包括前期的細胞及動物實驗、一期至三期的臨H研究,當中後3個階段約需7至10年,經一期臨H研究確定藥物最安全及有效的劑量,方可實踐二、三期較大型的臨H研究,惟一期臨H研究過往幾乎全部在西方國家進行,以致大多數新藥都在西方國家先推出。 西方多先試 劑量或不合東方人 中大團隊有逾10年的一期臨H研究經驗,但分散在內科部及藥劑學部等,較難統籌,故成立新中心,方便監察和照顧病人,提升安全水平。明年2月正式啟用的新中心,會針對亞洲高發病率的流行病如糖尿病、病毒性肝炎、胃癌及肺癌等藥物,亦會研究基因解碼,期望為病人度身訂做療程。中大醫學院長陳家亮透露,已制訂未來5年的計劃,向政府申請資助,目標是每年研究12種藥。 今年63歲的梁先生於2005年證實患早期肺癌,曾開刀切除腫瘤,惟兩年後復發,一線化療不果,再於2009至2012年間先後接受兩次化療臨H研究及服用兩種新藥。 中大一期臨H研究中心醫學總監馬碧如指出,梁用藥後曾出疹,令醫護證實亞洲人所需劑量較外國人少,又強調如梁先生沒接受臨H試驗新藥,於2009年已無可救藥,換言之,梁先生因此已多活了4年,目標是再延命兩年。 定5年計劃 年試12藥 馬碧如說,開始臨H研究前,會最少用1小時向病人及家屬詳細講解「醫療方案」,方案書一般長達20多頁,亦會根據國際標準使用顯淺字眼;國際間有通報機制,倘發現相關藥物出現副作用,會即時知會其他病人。 另外,中大心臟科專家余卓文被指涉不當收手術費,陳家亮昨稱,中大早於3月已知悉事件及展開內部調查,但基於保密原則,不便向公眾透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