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12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18年來首次達成貿易改革協議,要求成員國簡化貨品通關程序,促進商品流通。有美國智庫估計,這協議對全球的經濟效益可達1萬億美元,並創造2100萬個職位,其中1800萬個屬於發展中國家。今次是世貿自2001年展開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以來,首次獲具體進展。會議閉幕時,9月才上任的世貿總幹事阿塞維多(Roberto Azevedo)眼泛淚光說:「這是我們歷史上首次,世貿終不負眾望。今次決定是邁向多哈回合談判成功的重要基石。」分析認為今次談判的成果,令以往從未促成任何國際協議的世貿恢復公信力,抗衡國際社會近年興起的多邊貿易談判。 全球料創2100萬職位 「峇里一攬子協定」包括10份文件,內容涵蓋了簡化海關及口岸通關程序、允許發展中國家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具有更多選擇權、協助貧窮國家發展貿易等內容。另外,會議同時敲定在未來12個月內,對所有多哈未決議題,尤其是農業、發展和最不發達國家議題制訂工作計劃。 印度反對農業補貼限制 159個成員國的經貿及工商部長談判的主要障礙,是大量補貼農產品的美國與歐盟,堅持發展中國家遵守農產品補貼不得超過該國農業產值10%的世貿規定,遭印度堅決反對,亞洲、非洲及南美部分發展中國家亦支持印度。印度2013年通過食物保障法,由政府以高於市場價格向農民購入穀物,再以超低價轉售給全國8億窮人(佔全國人口三分之二),以保障窮人生活。在阿塞維多斡旋下,各國終達成過渡性「和平條款」,建議各國4年內就糧食保障達成永久協議,在此之前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不會因現行糧食補貼受罰。不過,發展中國家嚴禁將獲補貼的糧食推出國際市場,擾亂價格。 阿塞維多擔心,世貿再不達成重要國際協議的話,世貿將被邊緣化,被近年興起的地區貿易談判取代。分析認為今次談判期間的衝突,突顯多哈回合議題達成實質進展的難度。《衛報》指出,儘管協議內容僅涉及多哈回合議題的極少部分,但始終是取得進展。由於各國有相同權利否決世貿決議,因此這始終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唯一可平起平坐商議公平貿易框架的平台。不過,美國倡議消費者權益組織Public Citizen質疑協議空泛,最多只能為世貿保存顏面。 ——節自〈世貿破天荒達協議 簡化通關 料創全球萬億進帳〉,《明報》,2013.12.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