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得到貢士資格者可以參加殿試,是科舉中最後一級的考試。殿試由皇帝主持和出題,只考一題,考核考生的執政能力、治國之道或才學。蘇萬興說:「到清後期,問題漸次開放,例如是如何與外國通商等。」皇帝將問題寫在簡策,考生就在策上作答,「對策」由此來。考生亦需於當天即日交卷。 由於殿試的成績關係考生的最終名次,因此每份試卷都要經過全體讀卷官批閱。考生的成績分為五等,分別用「○」、「△」、「.」、「︱」、「X」五種符號表示,讀作圈、尖、點、直、叉,「可圈可點」即有表現突出、值得嘉許及肯定的意思。 閱卷官會選出較出色的試卷,初步擬訂名次後呈交皇帝,由皇帝欽定名次。殿試名次用黃紙填寫,稱「金榜」,我們常說的「金榜題名」就是由此而來。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其餘應試者亦分等級名次,賜「進士出身」或「同進士出身」。 殿試完畢後,頭幾名的可在翰林院出任不同官職及品級,如在乾隆帝時,可加入編撰四庫全書的行列! ■小知識 被貶「狀元」 朱汝珍是末代科舉的榜眼,擅長書法,並曾於香港教書。後世流傳茪@則他「被貶」的傳說﹕朱汝珍當時是狀元的人選,但最後欽定名次的慈禧太后見他名字有個「珍」字,想起支持光緒帝變法的珍妃;又因他是廣東人,慈禧想起同是廣東人的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令朱汝珍最終只能屈居榜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