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時今日存在中港矛盾,「新香港人」成為矛盾焦點,在大家樂服務逾22年的老員工雷雪梅,回憶當初由內地移民來港,加入大家樂,起初不懂廣東話,也不知吉列豬扒為何物,但同事沒有歧視她,收銀時說的廣東話滿是鄉音,顧客亦體諒,從未因新移民身分而遭歧視。梅姐努力奮鬥,22年中7次晉升,由收銀員升為業務經理,負責將軍澳及港島區共8間分店的營運。 今年43歲的梅姐1991年由貴州移民來港。中學畢業的她,移民後第一份工是在大家樂o魚涌分店當收銀,那時她不會說廣東話,連面試時都聽不懂對方說什麼,培訓時一頭霧水,除語言不通,亦對很多香港食物聞所未聞,如吉列豬扒、魚柳等。 同事助適應 客人諒解鄉音 同事見她理解有困難,便轉用普通話教她,她亦加倍努力,上班時準備很多「貓紙」,一一列出不同名稱所代表的食物,由零開始學習廣東話。 梅姐說,初來港時廣東話「唔正」,幸好客人夠體諒,她把牛扒講成「聊扒」也不曾被取笑。「我不是香港本地人,不夠其他人叻,咁我咪用更多時間去學囉」,有時上班時間是正午12時,但她提前3小時回店舖熟習工作。 入行5年升經理 勤奮工作終換來回報,梅姐入職8個月便升任組長,5年後升為分店經理,至今作為業務經理負責區域8間店舖,她自言很滿足,會堅守崗位直到退休。 香港經濟最差的SARS期間,梅姐在大家樂機場店擔任分店經理,當時生意少了一半,分店約有30名長工、40名兼職,社會上裁員消息不絕,大家人心惶惶,她安排員工放無薪假,但優先照顧家庭負擔重的員工,為他們安排較長工時,待經濟好轉,約70名員工「一個都冇炒」。 餐飲業機會多 付出就有晉升 同在大家樂服務逾32年的權哥馮偉權,中學畢業後「無一份工超過3個月」,19歲加入大家樂後卻做足33年。他當年22歲升為大廚,8年後更升為總廚,他認為餐飲業機會很多,年輕人一定要主動學習,「肯付出就有晉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