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欄目簡介:寫作、閱讀、聆聽、說話及綜合能力,離不開思維邏輯訓練,本欄教學生思維邏輯基本功,說話能力考試時,不怕離題
隨意翻閱報章,當報道涉及社會某些人物在討論、商討某項議題時,總會看到類似的陳述:「雙方在環境問題上達成共識,但在網絡安全上仍存分歧」、「發言人宣稱房屋問題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達成共識」,究竟何謂「達成共識」?是否意見一致就代表「共識」?本章主講近來公開試中常見的討論題型——「共識題」。
「共識」題中,題目會提供明確的背景,伴隨茬o背景下有多項選項,討論者必須在這個特定的背景下,共同體認其中的選項(通常是一項),然後,論者要交代共同體認的理由。尋常的論者,會錯誤地認為討論的任務只為最後取得一致的決定,這當然是一種庸碌之見。
「共識」的奧義,絕非只求大家得出最終唯一的想法或結論,而是考量講者能否歸結背景的限制,進而提煉出共識的原則,並依朝茬o些原則展開討論,疏導爭議,磨合矛盾。要做到這一點,絕不能小覷當中所運用的思維工夫!往下我將就此思維過程按次講解。
第一步:探究共識背景,了解限制
尋常的論者處理「共識題」,主以直線思維,很容易只透過簡略的思考步驟,甚至是直覺便決定出選項,然後一廂情願地申述選項的優點,奢望以此摘星,結果當然事與願違!
思維周密者,當會先了解基於什麼的情G下抉擇,然後會深思背景下的種種限制(通常要連繫「提取關鍵字」及「下定義」這些思維技巧一併考慮),為正式抉擇前做好思維的準備。為方便講解,請看以下例子:
題目: 現今的社會領袖,最應該具備下列哪一項素質?(自知、堅忍、愛心、果斷)請討論並達成共識。
題型分析
背景:現今社會的領袖,最應具備的一項素質條件。
多項的選項:自知、堅忍、愛心、果斷
(見附表1)
第二步:提煉共識原則,方作抉擇
當論者清楚了解在抉擇前的種種限制後,就得因應這些限制提煉出抉擇的原則,即為選擇的大前提。
(見附表2)
囿於篇幅所限,本章僅能論及初步的操作,下章續談。
文:語文工作者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