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可「照辦煮碗」 照CT超聲波毋須顯影劑
【明報專訊】醫智影有限公司(MedVision Limited)共同創辦人、理工大學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蔡璟認為,MedVision的人工智能(AI)模型未來的改進空間,是在於進一步增強「泛化性」。即是說,未來若應用到更多地區、更多醫院的病人,涉及更多品牌的磁力共振(MRI)掃描儀,其虛擬增強對比度的效果,都應該要保持穩定。
研發MRI採AI難度最高
他估計,這個AI方案將來應該會最先獲准在香港正式使用。接荋N是取得內地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認證,獲准在內地使用。而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則要再遲一步。
他又指出,其實電腦斷層掃描(CT)、X光、超聲波等檢測,有部分個案亦同樣需要使用顯影劑(成分和磁力共振掃描的顯影劑不同)來增強對比度。因此,這些檢測未來亦同樣有可能借助AI模型來虛擬增強對比度,代替使用顯影劑,只是演算法的設計可能有分別而已。
他認為,在上述幾種檢測當中,為磁力共振掃描研發這種AI模型的難度是最高,因磁力共振掃描的原理最複雜。其次是電腦斷層掃描,但難度只是前者幾分之一;X光和超聲波則最容易。所以,如果將來有資源的話,該公司為這3種檢測研發相應AI模型的時間應會比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