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試閱:小說與現實中的「殘缺」鐵人

[2025.01.22] 發表
永若晴喜歡透過書寫探討生命課題,並在創作中尋找答案。
在迷失的日子,有人給永若晴送上圖中的皮製襟章。他感謝這個送襟章的人充當他的聆聽者。
領跑員與視障運動員跑步時會拿着一條鮮艷的色帶,除有牽引作用,還可提醒其他跑手不要在兩人之間穿過。
《鐵人1.5》

【明報專訊】學業跑道、運動賽場以至人生路上,我們都聽過「堅持下去就是贏家」之類的勉勵說話。人們總希望擺脫脆弱,縱然內心已千瘡百孔,仍想盡辦法武裝自己。 永若晴說每人皆有某種「殘缺」,只是呈現的形式不同,即使是鐵人,亦有軟弱、跌倒的一天,「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鐵人,但要記住不需要永遠都是鐵人。」

你、我、他與她都有「殘缺」

去年11月永若晴出版小說《鐵人1.5》,以三項鐵人運動入題,講述只剩三成視力的視障運動員黃逸淙及新手領航員龔茂泉之間的故事。「如果我們將『殘缺』視作一種限制,那麼每個人都在面對某些局限。」他筆下的龔茂泉是健全人,但他是三項鐵人比賽新手,面對黃逸淙這個專業運動員,賽道之上,到底是誰在帶領誰?很難說清。

選擇以三項鐵人作小說主題,原來與永若晴過去的遺憾有關。他小時就接觸田徑與游泳,曾入選校隊且數度獲得學界獎項,但自覺比不上其他更有運動天賦的同輩。當時他認為站在運動場上,要被人看見才有意思,他無甚自信,最後放棄運動。此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無法釋懷,「若那時專注一點、堅持下去,現在會否不一樣呢?」放下了很多年後,今天永若晴已再無機會成為專業運動員,故此想藉小說重新定義運動的意義,「既然沒辦法成為運動員,那就寫一個以運動競技為主題的故事吧」。不同人各有運動的原因,有人為興趣,也有人希望強身健體,他則在創作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我覺得純粹是很享受運動的當下,不需要想那麼多 ,僅為了運動而運動。」

小說書名的由來,亦與三項鐵人運動的特點相關。「三項鐵人,3除2是1.5,意思是需要雙方的付出,才能完成賽事。」永若晴表示,大眾一般會以為健全人付出較多,他卻不這樣認為,於是他不但寫主角的備戰與參賽過程,也描述主角在生活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和迷惘,「名義上其中一人(主角)在賽道上是領航員,但人生路上,他們都在輪流帶領着對方前進」。

為了更深刻地刻劃視障人士的處境和感受,永若晴除上網蒐集資料和閱讀報道,更幪起雙眼,感受視障人士的「眼前世界」。縱然難以完全了解視障人士的感受,他仍奮力構思寫作,「無論是《鐵人1.5》,還是之前出版的《介錯人》,都是我用兩至三個星期寫出那幾萬字的初稿」。他笑言趕稿時像在做極限運動,那時的他也是「鐵人」。

耕耘,不一定有收穫

提起鐵人,大家或會想起堅強、打不死、運動細胞發達等形象,少點意志與力量都無法成為鐵人。永若晴認為,每人都有成為鐵人的潛質,「但你亦要透過努力,才能成為及維持鐵人的狀態」。他說那是認識自己的過程,當中必然會經歷很多痛苦時刻,「即是『no pain,no gain』(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的意思,但有趣的是這不代表你有pain就有gain,唯一肯定的是你沒有pain,基本上就不會有gain」。

除了是作家,永若晴亦是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結合日常觀察和工作經歷,他說人的韌性很多時候會超出我們想像,當然,苦難亦是。「從事我們這一行就知道,那些聽起來像韓劇般的經歷確實存在。」他遇過一個個案,對方小時候經歷父母離異,成長期間遭繼父侵犯,長大後又被伴侶騙錢;到大學畢業,以為人生從此順遂,豈料發現自己患癌,「看見這些個案仍在認真面對生活,在我眼中,他們已是『鐵人』」。

永若晴的想法,打破了教科書「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說法,那到底要痛多少次才可練就鐵人的狀態?「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可能比較幸運,跌幾次便知道自己的意願;有些人可能要跌多幾次,才知道自己適合走哪條路。」他解釋,我們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多從父母、師長或同輩評價中建構自我價值和形象,但那時未能意識到評價只能反映自己某部分特質;隨着成長,我們會聽到愈來愈多意見,當評論與認知的個人形象出現落差時,就會自我懷疑。「但我覺得在不斷跌倒的過程中,你繼續爬也好,你慢慢起來也好,你躺平一天再起來也好,透過這樣的過程你會有所得着,那麼就可能慢慢成為鐵人。」永若晴認為,經歷自我懷疑的過程,有助找回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不需要永遠都是鐵人

稱得上鐵人,總是背負着眾多期望,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永若晴說「一個人無論多厲害,也不可能永遠都贏」,以三項鐵人為例,「游水、踩單車、跑步,3個項目的變數很多,你這次練習的成績有可能比上次慢,是否等於你的表現比上次差?不一定,有運動習慣的都知道,當日的天氣、身體狀態都會有影響」。他笑言「失敗」和「成功」是兄弟姊妹,會輪流出現,不應將成敗放在單一結果上,「而是將事情放在更長的時間線來看,將它理解為一個過程,然後你會發現很多以為是失敗的東西 ,它未必是完全沒有價值的」。

永若晴說,壓力、突如其來的變故、超出能力的挑戰或重大失誤時,確會讓人跌至谷底,「你有鐵人的特質,或許曾經是一個鐵人,但不需要永遠都是鐵人,有時候也可以去依靠一下別人」。鐵人終究是人,會受傷、迷惘、絕望,「一個人最想放棄的時候,身邊的人就更加不可以、也不應該放棄他,要讓對方知道會有人陪他走下去」。在永若晴眼中,無人有責任要滿足人任何人的期望,我們最需要負責的對象是自己,學會調整心態適應不同的環境和挑戰,不怕失敗,要成為鐵人指日可待。

■新書速遞

《鐵人1.5》:紫色的領航繩連結起新手領航員龔茂泉,以及只剩下三成視力的殘疾運動員黃逸淙的生命。他們勇往直前,只為看見1.5×2的無限可能。

作者:永若晴

出版社:突破出版社

文:鍾美㼆

圖:馮凱鍵、資料圖片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51期]

更多教育
詞中物:在時間裏曝光的菲林底片——《心裡尚有象牙白》
【明報專訊】人生的每一瞬,恍如菲林照片,相機「咔嚓」一聲,便是一幕。但許多時候,我們都忘記曾經拍下的美好,直至走入生活的黑房,那一幀幀漂亮風... 詳情
飽肚愛情學:情定愛情地標
【明報專訊】拍拖約會,總有地方要去,平日看戲、吃飯,坐cafe、逛商場,日月累積,或者已經成為常態。常態有常態的好,從日常了解習慣,通過重複... 詳情
Talk of the town:Happy Chinese New Year!
【明報專訊】Chinese New Year is approaching, and this year is known as the '... 詳情
Talk of the town:Year of the Snake
【明報專訊】In the Chinese zodiac, the snake is the sixth animal sign, follo... 詳情
【明報專訊】■Game 2013 ■Gear up 1. inspiration 2. auspicious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