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港女廣建大灣墟,願望巡迴大灣區
【明報專訊】「大灣區不止高新科技,也可以很接地氣。」90後香港少女李曉君跟不少港澳青年一樣畢業後留在廣州創業,但她並未選擇熱門的科創或金融,反而鍾情市集,並建立了市集品牌「大灣墟」。今年以來,李曉君已在廣州辦了4次大灣墟市集,讓市民有消遣娛樂好去處。小妮子的最大心願,是有朝一日可在灣區9+2來一次市集巡迴,與11市的市民同樂。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夕陽西下,李曉君仍在廣州荔枝灣涌(荔灣湖公園)的空地打點,與參加市集的車主溝通,這是她創立的市集品牌「大灣墟」今年在廣州的第四次活動。除了事前的打點,她近乎每晚都與同事在市集留到凌晨,隨時應對突發情G。
「又辛苦,又掙不到錢。」口媮鰫磭銵A現實是李曉君更愛現在工作的天天奔波。2018年畢業於暨南大學王牌學科之一的財務管理專業,既可從事財務會計,也可找金融管理相關職業,然而她選擇了會展策劃,「可能我不是個喜歡坐下來的人」。學會如何舉辦活動展覽後,去年她自行創業,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專門統籌舉辦市集活動。
「上海成都有夜市 廣州如此地道卻無?」
「西雙版納有星光夜市,上海有安義夜市,成都也有自己的夜市,為什麼廣州那麼本土、地道氣息濃厚的地方卻沒有自己的夜市?」懷茬o個疑問,去年她在太古倉舉辦一個規模過百攤位的「千秋夜市」,最高峰單日人流達10萬人次。受限於疫情,舉行了半年的千秋夜市被迫暫停,但該次夜市的成功為李曉君帶來繼續做市集的信心。今年春節,她的團隊在廣州塔下舉行類似年宵花市的市集活動,不過打的不是「千秋夜市」旗號,而是「大灣墟」。
展商不乏港澳台 引入「許願樹」
「一來我們並不想把自己局限於夜間市集,二來大灣區無論從實際上的地域空間或精神上的文化空間都更遼闊,可以更有創造性。灣區11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氛圍、特色產品,試想想如果能把這些各具風格的東西一起在市集內展現,那真的會是個十分熱烈的『大灣墟』了。」廣州塔那次市集,參展攤檔既有來自港澳台的,亦有廣州甚至省外城市,可說兩岸三地、東西南北共冶一爐。由於正值春節,李曉君還將香港林村許願樹的概念引入市集,讓市民在紙帶寫下新年願望再拋擲到「樹幹」。被問當日有否一同許願?她靦腆起來:「最希望可以在11座灣區城市辦一次巡迴市集,希望可以盡快實現吧。」
攤位產品盡量不重複 免惡性競爭
隨蚍s州塔的成功,李曉君再在五一期間於廣州北京路、7月的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及這個月的荔枝灣涌舉行「大灣墟」活動,足[遍及荔灣、越秀及海珠區,其中琶醍及荔枝灣涌更以車尾箱市集的形式舉行。「大灣墟是我們舉辦市集的內涵精神,同時在形式與主題上,亦應該緊貼潮流。」李曉君表示,車尾箱市集現時在廣州十分盛行,因此她在「大灣墟」名下設立車尾箱市集主題「大灣墟@追尾車會」,「叫追尾車會,因有後來居上的意思」,李曉君笑言:「也是想告訴前輩們,我們這班年輕人會很快追趕上你。」「追尾車會」在琶醍初試啼聲反應良好,本月會再與西關文旅及中科創英匯粵港澳青創基地合作,於荔枝灣涌舉辦「追尾車會?荔灣湖畔車藝集」夜市。
除晚晚留守現場,李曉君閒時亦會跟檔主車主聊天,「參加市集的每輛車,車尾箱都盛載了不同故事,有些可能為愛好,有些為認識朋友及打發時間,亦有是經濟不好需要謀生」。攤位招商方面,則寧缺勿濫,盡量避免一個市集出現太多產品重疊的攤檔,「否則就會出現惡性競爭,大灣墟要繼續經營,前提就是能夠令檔主有得荂A長做長有」。
灣區融合不止科技金融 也可很地道
正因長期與升斗市民打交道,李曉君對於「大灣區」這三個字有一套見解,「其實大灣區融合並不需要太過高大上,也不是只有高新科技、金融專業,大灣區都可以很生活很地道,就像廣州人說的,要有煙火氣」。李曉君邊說蚚銆璁V不遠處,幾個車主互相試吃對方產品,交流感受,「你看,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在大灣墟中融洽相處,我覺得這就是灣區煙火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