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答卷時間緊迫,見解論證的方案空泛,擔心想不到細節和例子,怎樣辦?
答:細節和例子靠的是想像力!
「示現」是一種修辭手法,指的是運用想像力,將並非眼前所見的情景描寫出來,呈現給讀者。例如,我們所讀的12篇指定篇章之中,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句,便是運用了示現手法。蘇軾想像了周瑜的外貌,想像他在赤壁之戰時的瀟灑從容,刻畫周瑜的年少得志,風流儒雅,正是「千古風流人物」。若缺了這幾句的想像,大抵蘇軾也不會自覺多情可笑、年華老大而功業無成了。
當然,蘇軾想像的是昔日的畫面,他當然不會知道周瑜大破曹軍之際是否正在「談笑」。而「見解論證」方案如何落實,則是未來發生的事,同學要做的,就是想像方案落實之後會出現的情景、畫面,以論證自己的論點。
以下將以歷屆試題的見解論證為例,介紹如何想像:
■例子一:2017年的「見解論證」試題
(圖a)
同學可以就上面3項資料所提供的活動形式,想像參觀者會看到些什麼,會做些什麼,甚至可以想像整個活動的流程出來。如果能從這個方向想,實在不愁沒有細節可寫。
(下文綠字為所想像的內容)
當同學看見方案中的「萃華小學校史廊」,便可以想像自己若是參觀者,會看到些什麼,並由此推論出設立校史廊的好處:
(圖b)
其二是「不同主題的文化牆」,我們可以想像,作為一個參觀者,會在文化牆上看到什麼資料呢?
(圖c)
其三「舉辦農村生活體驗活動」既是活動,便可想像參加體驗時會遇到怎樣的情景
(圖d)
當然,同學想到這麼多有可能發生的情景,不必全放進段落之中,請參考以下示例:
在意義方面,此方案能讓參觀者認識香城的歷史及文化發展。(主題句)
現今香城功利主義盛行,人民普遍對經濟價值較不明顯的文化發展毫不重視。(現況)
有見及此,「文化牆」以資訊板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香城社區文化發展,例如上一代的飲早茶文化,茶客互相相識,賞雀品茗,閒話家常,感受社區緊密連繫之下的人情味。又例如介紹香城早年的漁村文化、漁民的宗教信仰,拜天后廟的習俗,讓參觀者加深對香城文化的了解,年輕人對老一輩的生活加深認識,有助消除代溝,增加話題;老一輩參觀後勾起兒時回憶,當下引起共鳴。長遠更可望熱心保育文化,把香城文物保育推而廣之,有利保育工作。(細節及成效【1】)
其次,萃華小學的校史廊展示小學的文物如以前各科的試卷及上課時間表,參觀者可以與現在的考試及課堂比較,認識昔日小學教育的目標,認識香城教育的發展史。又或是得見其時校長親筆所書之創校文件,提及昔日辦學之理念及願景,以及昔日在村中辦學所遭遇之困難及如何得到村民的支持,以認識萃華小學在本地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細節及成效【2】)
■例子二:2018年的「見解論證」試題
同學選擇的方案是:
「漁民生活我體驗」論證角度為:
「增進知識」
這年的〈閱讀材料〉並無提供太多方案細節,只是說學生會和漁民「同食、同住、同出海」。
我們則可以想像,在活動過程之中,會出現哪些情景,而學生又會有什麼得茤O?
(圖e)
若同學能就同食、同住、同出海,想像當下會發生什麼事,應不難想到以上細節。上表3點,化為一段,已可以寫到一段450字左右的「見解論證」段落:
首先,在「增進知識」方面,同學透過「漁民生活我體驗」活動,可以更深入了解漁業的實際運作。(主題句)
早年香港靠漁業昌盛,如今已日漸式微,在現代化城市中成長的香城中學生,對漁業認識可謂一無所知。(現G)
為讓本校同學更了解漁業這個日漸式微的夕陽行業,這個漁民體驗活動讓同學親身到漁舟上居住兩日一夜,以親身體驗漁民生活。(資料所提供的方案內容)
首先,在活動中,同學會與漁夫一同出海捕魚,在漁夫親手指導下,親嘗撒網、起網、捕魚等技能,捕得魚獲之時,又可以學習不同海鮮的名稱、出沒季節和特點等,對久居城市的同學可謂大開眼界。(細節及成效【1】)
其次,在活動過程當中,同學也可以和漁夫面對面傾談,細聽他們多年以來從事漁業的經歷,或是成功捕得大魚一條,又或是遠航捕魚的驚險之事,讓同學能更深切了解漁業的處境。(細節及成效【2】)
再者,同學透過與漁民共住,親身體驗他們的宗教信仰,節日習俗等,例如是拜祭天后娘娘,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庇佑出海平安,又或是從老漁夫口中聽得出海時的一些忌諱等,讓同學認識香城多樣的文化及傳統習俗,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細節及成效【3】)
■胡詠怡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韋編三絕之勤。
文:胡詠怡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4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