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解碼:承擔精神
【明報專訊】具承擔精神的人除會妥善完成自己本分的工作,更會主動思考如何將事情辦得更好,假如做錯會主動承認,修正過錯並改善做法。
■相關新聞
土耳其2月6日發生7.8級地震,連同鄰國敘利亞的遇難人數逾4.3萬。港府派出特區救援隊到土耳其災區哈塔伊省協助搜救。援救隊回港後總結行動,指揮官于文陽指出,今次是特區救援隊首次到海外參與救援,出動19次、共269人次參與,搜索約32至40座建築物,搜救面積達2.8萬平方米,共救出10人,當中4人生還。保安局政府保安事務主任朱文龍表示,特區救援隊不怕艱辛,收到消息後毫不猶豫出發,顯示公務員勇於承擔的精神。
■知識增益
學生培養「負責任消費」意識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伙伴協作中心2018年開始推出「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推廣理財教育,提醒學生在消費時緊記負責任消費。負責任消費意指消費時考慮個人需要外,亦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在環保或公義等角度衡量消費的價值,並利用消費者的身分鼓勵企業採用可持續方式生產。
計劃亦幫助小學生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及習慣,例如設立網上自學平台讓學生透過短片、閱讀書籍等學習理財和培養品德;另成立「理財大使學校」,與學界分享將理財和品德元素融入校本課程等經驗。
■新聞例子
窮國受暖化災害 COP27設基金支援
2022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通過成立「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美國、歐盟等富裕工業國成立基金援助無力應對全球暖化衍生極端天氣災難的窮國。
富裕工業國連年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引發極端氣候災難。低排放的發展中國家爭取相關損失與損害的賠償逾30年,延至2022年終首次爭取到把問題放上COP大會議程討論。美國等富裕工業國原本反對成立基金,直至協議撇除供款與法律責任的關係才改變態度。協議採納歐盟要求的措辭,表明該基金是為「特別易受氣候變化不良影響傷害的」發展中國家而準備。
大會議決新成立的基金將交由24個國家或地區代表組成的過渡委員會管理。協議沒保證富國一定要供款,環保組織「國際氣候行動網絡」建議資金來源包括開採化石燃料暴利稅、向航空旅客徵稅。歐盟提議除直接撥款,也可提供保險計劃等多元選項。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是「邁向公義的重要一步」,惟仍然不足夠。由備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島國組成的「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發聲明,指該協議具歷史意義,向受忽略的人民表明世界在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與關愛」。
■想一想
身為學生,你需要承擔什麼責任?犯錯後會如何修正過錯?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