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稱通關內地重於國際 商界不同意
【明報專訊】早前本港與內地在深圳舉行會議商討恢復通關,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形容,控制疫情以達至與內地免檢疫通關是「頭等大事」,比國際旅遊、國際商務活動更重要,「首要任務是達致與內地通關」,又強調只要能有序通關,「中央要我們做什麼措施、改善什麼程序,我們全部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有商界不認同內地通關更重要的說法,認為內地與國際通關同樣重要。
內地認為可更一致地方 均願改善
林太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從經濟、民生各方面,香港市民更需要進入內地。她稱,國際旅遊和商務活動雖重要,但比較之下,內地更重要,指外國企業在港成立公司,不少與內地有業務,他們能到內地視察生意或與投資者商討是非常重要。
有份參加與內地商討通關會議的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早前透露,內地提出5項防疫要求,冀本港做法「盡量貼近」,包括患者出院後須在指定處所監察14天、收緊豁免檢疫安排等,林太昨日稱港府「願意、樂意、銳意」改善所有內地體制認為港府可與內地更一致的地方,或令內地對香港防疫制度更有信心,不會成為缺口。她又說,有些事未必做得到的話,「都會盡量令它做得到」。
被問到歐洲商會受訪時提到,現時內地或歐美通關都做不到,如何游說他們在港設總部,林太回應稱,想與內地通關更需要接近內地政策,若有採納「與病毒共存」地方的人來港,本港一定嚴格管制,否則若做不好「外防輸入」,不用想如何與不接受「與病毒共存」的內地討論通關。
鍾國斌倡國際版回港易來港易
中小企:國際通關更重要
自由黨黨魁鍾國斌不認同林太說法,表示難以理解「做完一樣到另一樣」的做法,指內地與國際往來同樣重要,他稱商家至今看不到通關時間表和標準,令生意機遇默默離去,外商亦逐步縮減在港規模。他建議港府採用「回港易」、「來港易」的國際版,設定外來商人申請免檢疫來港的限額,甚至限制申請者行程,或將現時應用在金融業界的免檢安排,擴展至其他行業。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認為,與內地通關很重要,但不比與國際通關重要,稱不少本港廠商的銷售對象是外商,疫下無法到外地辦展覽、了解外地市場、與外商談訂單等,影響甚大。他認為,縮短從外地抵港的強制隔離日數最理想,但他說對此感到絕望,指本港要先與內地通關,不可能放寬外地抵港的檢疫措施。
另外,林太說,早前已先後公布兩次紓困措施,例如延長寬減租、政府收費、擔保貸款等,《施政報告》不會再有篇幅針對新冠疫情的支援事項。
(施政報告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