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央媒前晚同開火 促查「政治組織」教協 斥退出民陣避責、包庇「毒師」 劉兆佳:料訴諸法律
【明報專訊】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罕有在同日對同一對象發表評論文章,提到必須剷除「毒瘤」教協,並數算教協「罪狀」,例如包庇「毒師」、編寫抹黑一國兩制的教材等,指教協實為政治組織,而非教師組織。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分析,文章反映中央對本港「撥亂反正」的工作正進入深化階段,即要在思想教育、宣傳領域下工夫,又認為最終會落入法律問題,即教協有否違法。
新華社前晚深夜發表的時評指稱,教協長期從事反中亂港活動,早前宣布退出民陣、支聯會等涉嫌違法的亂港「大台」,只是「逃避追責的伎倆」。文章批評教協本是工會組織,實際已變成政治組織,在「反國教」、「佔中」等事件上煽風點火。文章又不點名批評教協會長日前稱教協的政治立場不會改變,反映其「退群」只是權宜之計。文章又數算教協「罪行」,指其縱容有毒思想在校園肆意傳播,包庇「毒師」,編寫抹黑一國兩制的教材,惡意阻撓「去殖民化的教育改革」等。文章促港府對教協的問題徹查到底。
劉兆佳表示,中央不滿教協非新鮮事,他引述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稱,本港「撥亂反正」工作一定要做得徹底。劉稱,有關工作正進入深化階段,即從思想教育、宣傳領域下工夫,料教育、文化、媒體將是受中央關注的範疇。他說現階段的關鍵在法律層面,即教協有否違反《港區國安法》,或在其內部營運、財務上違反其他法律。他拒評港府將如何採取下一步行動。
劉銳紹:「定性文化」屬京慣技
製輿論觀察被批者應對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於同一日對同一對象發表評論文章並不常見。他說事件發展可留意3個方向,首先中央透過官媒批評屬慣用的「定性文化」,引起輿論以觀察被批評者的跟進行動;其次是港府如何看待官媒言論,能否客觀處理一國兩制中的「兩制」;最後是若港府以法律行動回應,需留意有否濫用,而公眾將同受影響,因被批評者及公眾發表有利被批評者的言論,都可能被視為有問題。
劉銳紹說,現時中央雖已控制大局,惟近年的想法是要「百分之二百安全」,他擔心若中央要剷除教協等機構,反而製造出「暗火」,不利中央希望香港穩定的目標。
負責工會管理的職工會登記局表示,所有已登記工會須根據《職工會條例》及其已登記的組織規則運作,不評論個別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