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互換抽離而共存,是一門學問。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王珞僖在這方面仍在摸索,去年以一面青奧銅牌宣示4年苦練成就後,自覺並不足夠。面對放榜,這名港青「欄王」沒有怕,因為驚也沒用,份內事在兩個月前已做足,也相信跨過成人禮「欄」關,魚與熊掌,上天之後都會預備。 文:方嘉豪 圖:鄭嘉慧
與一般考生一樣,雖然還會說「希望Marker(評卷員)鬆手一點」,但王珞僖(Addis)的身體很誠實。他這天訪問後便匆忙為謝師宴裝身,回想4月尾重投訓練,長暑假都是用來玩,沒有多想成績。贏盡青年賽事,他常以跨欄去解釋讀書,例如目標要訂得高,他心儀理大物理治療學系,入學條件不低,但做不到也有兩手準備。面對考試,他也像練跨欄,既需要全副心機溫習,臨場發揮亦很重要。
穿梭田徑場試場 心態調整成關鍵
回到他還未取成人身分證的去年10月,Addis跟隨青奧代表團去到阿根廷,摘下110米欄銅牌,時間快個人最佳0.3秒。除了教練鄧漢昇支持(見另文),他會說成績源自投入,可閉關完全放低學業。同樣地,今年3月學界3槍都破不到紀錄,他也說是想多了,連起跑前心態調整等細節也忽略:「在電話碌來碌去都是自己的報道,就算好想做好自己,好想冷靜去跑好每一槍,也很難控制壓力。」
由田徑場回到試場,他也要用時間去適應。停練應付文憑試,曾經令他心思思,「覺得身上力氣用不到」,但進入狀態後也可不羨慕、不妒忌朋友去練跑。至於面對試卷的臨場表現,一個有追求的人說中規中矩,大抵也差不到哪裏去。
其實以王珞僖的資質,應該可以在運動員生涯與學業之間二擇其一,專注發展,不必那麼辛苦。不過對他而言,讀書是本分,需要「見得下人」:「我唔鍾意有人定義運動員讀唔到書,其實好多運動員都讀到書,但很多人忽略了他們,愈來愈多人能兼顧,便可改變到這風氣。」
跨欄可說是他的命根子,比本分的追求更高,所有環境中的事物都會吸引他的注意,所以「比讀書有更多東西煩」。他會在賽前「刨」對手資料,去除一些對未知領域的不安感,也會對比賽成績更上心。
盼兼顧校園生活扭轉學生運動員形象
周三文憑試放榜,當下Addis考慮的,是運動與學業如何在大專時期並存。方案一會是先放下跨欄完成學業,無後顧之下用一年時間,全力衝擊2024年奧運資格;或者如同門師姐呂麗瑤般全職訓練,兼職讀書,但時間管理的考驗更大,而且後年要升上成人組跨高欄,重新適應。變數太多,他也計算不了,唯有Be Water啦,my friend。始終也是那一句, 緊張同驚,係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