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於醫管局工作30年的明愛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黃慕蓮,曾在喪子之痛下,迎戰2003年SARS大爆發。這經歷讓她學會感受患者內心的脈搏,「不是因為他很weak(軟弱),而是人本身就這麼vulnerable(脆弱),我會對人接受多一點」。
明報記者 許芳文
喜「有答案」專科 投身呼吸科
從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黃慕蓮到瑪麗醫院實習,即使今天成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她不諱言實習時最討厭這專科,「(病人)經常入院麻煩到你,又要收症,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又要氣喘喘……做houseman(實習醫生)時不喜歡這類病人,覺得他們吸煙搞到這樣,又搞到你(醫護人員)」。
完成實習後,她認為明愛醫院的治療氣氛較佳,即使薪酬及福利較差,仍加入當時屬補助醫院的明愛。她較喜歡「會有答案」的專科,昔日最討厭的呼吸系統科正中下懷,例如容易分辨病人氣喘等病徵,病情亦可透過化驗報告一目了然,遂踏上該專科鑽研之路。
面對無常 人本脆弱
行醫30載,黃慕蓮並非一帆風順。她在2002年懷孕,但同年10月突然胎死腹中,她形容當時腦海一片空白,渾渾噩噩度日,旁人以為她會一蹶不振,但面對2003年爆發SARS,作為顧問醫生,她強忍喪子之痛,義無反顧地走進SARS ward(病房)診治患者。
「我上司經常說,要承認這(經歷)是你的一部分……我會明白病人多一點,有些人會懶勤力、懶堅強,但有時是無法控制的,不是因為他很weak(軟弱),而是人本身就這麼vulnerable(脆弱),我會對人接受多一點。」這經歷讓她學懂面對自身的脆弱,亦懂得體恤患者的高低跌宕。
日漸成長,她變得更容易與病人打開話匣子,說話亦變得圓滑,「有個90多歲的病人離世,如果你沒有較多經歷,你會說『都90幾歲啦』,但有作為父母的經歷後,你會較懂得說話,會說『就是因為90幾歲,才會更加不捨得』」。
適時紓患者情緒 免一生鬱結
她說曾在診症時與一名經常頭暈的女病人閒聊,得知對方育有10多歲患自閉症的兒子,推斷照顧兒子心力交瘁是頭暈的主因;她巡病房時遇到表現抑鬱的患者,細問才得知患者因無法照顧患重病的親人,感到愧疚。她說,適當時候紓解患者情緒,可避免鬱結藏在心堣@輩子。
她又說,不少醫護人員誤解吸煙者患病是自找苦吃,「我現在最大的使命是幫煙民洗底」,吸煙禍害會滯後數十年才浮現,患者當年或受環境及朋輩影響沾上煙癮,「如果你出生時貧窮,無法選擇,周圍的人都是這樣(吸煙),就像被人騙去吸煙」。
黃慕蓮獲得醫管局頒發長期服務獎,面對日益繁重的工作量,她明白年輕醫護「很忙、很辛苦」,她亦曾因處理病人投訴承受壓力,一度萌生去意。但她經常「催眠」自己說「我最喜歡這份工作」,在忙碌中聆聽病人心聲,陪伴病人走過低潮。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