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作為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銀行業摩拳擦掌,都想更好地發揮這個角色。中銀香港(2388)認為,上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提升香港在金融及創新科技行業的地位,香港銀行界在兩方面大有可為。從「理財通」到人民幣業務,以至基建項目與科技企業的投融資,都是機遇處處。
明報記者 廖毅然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接受本報專訪時估計,一些便利民生的政策有機會先在今年內落實,包括容許香港居民見證開戶及推出「理財通」。早前,中銀香港率先公布,推出港人開立內地戶口服務,中銀客戶可在香港的中銀分行,開立內地中國銀行(3988)戶口,毋須親往內地,戶口可作存款用途及綁定內地手機錢包,暫時不可購買理財產品。
粵港互買理財產品 或南北向分段推
銀行界估計,隨政策進一步開放,港人開立的內地銀行戶口將有更多功能。鄂志寰認為,一旦掃除開立戶口的障礙,就有更好基礎推出「理財通」,即兩地居民可買跨境理財產品。她認為,如同股票、債券及基金互聯互通機制,「理財通」同樣盛載茖潀a投資者對擴大投資範圍的需求。就北向而言,內地許多投資內地市場、以人民幣計價的理財產品,是香港較稀缺的。
對香港銀行業而言,或許更期望「理財通」的南向。鄂志寰指出,一旦開通「理財通」南向,香港理財市場將大大擴充,因為大灣區擁有7000萬人口,是香港近10倍,而且本地生產總值(GDP)較全國平均水平高,人均GDP更達2.3萬美元,遠高於全國平均約1萬美元水平。一般而言,在收入增長初期,會以本地資產配置為主。但大灣區居民已累積一定財富,自然希望更多元化配置資產,而香港的理財產品面向全球市場,亦有豐富幣種可選,相信可滿足大灣區居民龐大需求。
她相信,「理財通」或會分階段推出,但估計北向與南向的推出時間不會相差太遠。除兩地監管機構需求同存異、互相配合之外,她認為業界亦應把握時間做好準備,包括增聘客戶關係經理,以及為內地客戶研究更合適的理財產品。
推跨境人幣拆借 利港離岸人幣業務
除了上述兩項民生相關政策外,大灣區整體規劃亦有助業界衝破人民幣業務的樽頸位置。鄂志寰相信,規劃提到區內銀行可開展跨境人民幣拆借,有利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香港人民幣業務在2014年下半年達高峰,當時人民幣存款總額過萬億元,「點心債」市場亦較蓬勃。不過截至去年底,人民幣貸款餘額約1056億元,人民幣點心債餘額約1706億元,儘管香港人民幣存款及存款證合計已減少至約6577億元,但仍有大量人民幣資金尋找出路。
鄂志寰相信,跨境人民幣拆借及大灣區基建項目融資,可為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提供好的出路。另一邊廂,香港將繼續扮演廣東省跨境貿易結算的主要中間人,去年廣東省13.87萬億元人民幣的跨境結算中,就有70%是經港澳地區進行的。
區內多基建項目 料港銀行可參與融資
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中,紐約及倫敦均是美元、歐元及英鎊等主要貨幣的結算中心。鄂志寰認為,香港若能藉今次機遇,鞏固其離岸人民幣中心龍頭地位,將能進一步與紐約及倫敦抗衡。
基建項目融資除有助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亦可為放緩中的貸款增長添加生機。鄂志寰指出,規劃中的深中通道、虎門大橋甚至香港的三跑等,都是大灣區的重要基建項目,相信香港銀行有機會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