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實施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政府建議採用無線射頻識別科技(RFID),輔以自動車牌識別技術,以記錄駛入收費範圍的車輛,並透過在車內裝設的感應器收費,以靈活實踐「擠塞徵費」及「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理念。政府稱,會確保在計劃下的個人資料處理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原則,並強調推行先導計劃並非為了增加政府收入,會考慮根據計劃實施後的淨收入,額外提供相若的痡`資源,以改善公共交通服務。 政府稱確保符合私隱例原則 政府早前亦向立法會建議在將未來的「將藍隧道」推行「不停車繳費」,當時曾透露,運輸署計劃在2020年第三季開始,在各牌照事務處向登記車主派發RFID技術的車內感應器,即一個貼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標籤。 除RFID技術外,運輸署並計劃在全港安裝約1.2萬個新一代俗稱「咪表」的停車收費表,取代現有咪表,並於明年初開始投入服務。新咪表將配備感應器,偵測停車位是否已被佔用,提供實時資訊協助駕駛者尋找空置泊位,以縮減駕駛者在路上尋找泊位的時間;警方亦正研究在中西區,利用影像分析技術,打擊阻塞交通的罪行,例如車輛違例停車或停在巴士站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