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古諮會主席蘇彰德在保育方面最為人熟悉的,是一擲約1億元,購買及復修跑馬地毓秀街11號唐樓(圖),將該幢三級歷史建築變為F11攝影博物館。他表示舊建築反映社會變遷,部分更是地標,是旅客對香港的印象,但目前社會未有共識以公帑購買私人建築保育,冀古諮會多向業主講解現行保育制度,令他們更關注舊建築的價值。 冀古諮會多向業主講解保育制度 毓秀街11號建於1929至1931年,樓高3層,有濃厚的裝飾藝術建築風格,地舖曾租予不同商戶,據蘇彰德了解,地舖曾賣雲吞麵、雜貨,又做過超級市場,「我在該區長大,自小留意該幢大宅,翻新前已覺得很美,就如一件藝術品」。他說保育私人建築的過程很難,因為有80、90年歷史,要重新修葺,據建築師估計,昔日傭人出入的「妹仔梯」或數十年未曾維修,「完全無燈,要摸黑上落很斜的梯級,石屎亦剝落」。他又邀請中大團隊發掘大宅故事,知道「安樂園飲冰室」的老闆曾是租客,「對茬o些資料會很興奮,會更欣賞該幢建築」。 作為過來人,蘇彰德說不少建築評級未能確認是因為業主反對,冀日後到不同地區宣傳歷史建築,讓業主更深切了解現行保育制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