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4個月大男嬰前年在東區醫院接受青光眼手術,其間全身麻醉,手術後出現心律不正、血管收縮、血液鉀含量高等,轉往瑪麗醫院搶救後無好轉,手術兩日後離世,死因庭昨展開聆訊。男嬰父親在庭上表示,兒子過往兩次手術,由同一名麻醉科醫生負責,關注事件是否涉及今次手術轉了另一麻醉科醫生。 死因聆訊 父質疑手術發現有事仍做下去 死者父親蔣匡昨日作供時一度激動,質疑:「為什麼(手術)發現有事,仍要再做下去呢?」他供稱,二子蔣承勳4個月大時確診先天青光眼,沒有其他健康問題。在2015至16年,其子曾3次接受青光眼手術,均需全身麻醉,最後一次手術在前年3月15日。蔣憶述,妻子當日陪同兒子到醫院做手術,傍晚6時收到妻子電話稱「手術出了問題」。 蔣趕到醫院時,醫生表示其子心律不正、血管收縮,建議轉往瑪麗醫院洗腎。負責是次手術的麻醉科醫生跟家屬說,其子血液鉀含量高,致血管收縮,更問其子「這幾天吃了什麼?」 案發時任職東區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的古樹榮醫生,昨在庭上讀出男嬰的醫療報告,男嬰患先天青光眼 ,無發育遲緩,患有輕度乙型地中海貧血症,曾先後接受5次全身麻醉手術。男嬰接受前年3月的涉案手術後,被發現心跳慢、血糖低、鉀高、代謝性酸中毒,院方曾為男嬰打強心針、糾正高血鉀的藥物、抗生素等,希望令他恢復自發性血液循環。惟多種治療未見成效,男嬰多種器官衰竭,需轉往瑪麗醫院「洗腎」搶救。 多器官衰竭 送瑪麗洗腎搶救 古表示血液鉀含量高令心臟運作不好,令血液未能傳達至其他器官,影響其他器官運作。古補充說,蔣死亡時沒有受細菌感染,故估計他因線粒體疾病致死。 瑪麗醫院兒科顧問醫生蔡遒舜供稱,男嬰轉至瑪麗醫院時情G危殆,體溫甚低,需注射大劑量強心針、倚靠呼吸機,腎、肝、腸等器官衰竭,估計其心臟曾長時間停頓,致器官缺血缺氧。男嬰最終在3月17日上午11時許離世。聆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229/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