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是西九管理局成立10周年,「開荒者」之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加入西九8年,見證文化區由「曬太陽」到首個表演藝術設施落成。他稱管理局在這10年為文化區定位,改變「地產項目」的外界印象,下個10年則會面對營運7個場地的挑戰。 下個10年面對營運7場地挑戰 「我覺得不會再有人說我們是地產項目,因為一個地產(項目)都未興建,我們就建博物館和演出場地。」茹國烈稱,管理局花了10年改變外界這個印象,為文化區定位,最難是想像香港可由上而下誕生一個文化區,「最初都不知如何落實(文化區),大多外國的文化區是花了數十年而成,有機地發展出來」。大局已定,但他說僅是開始,下個10年須面對7個場地的營運挑戰,「未來10年會運作4個演藝場地、2個博物館及公園」。 盼藝術成產業 給年輕人新出路 茹國烈所說的7個場地,包括預料明年5月中開幕的自由空間,是下一個落成的表演藝術設施,設黑盒劇場和Live House,「是很獨特的空間,因為香港很多(演出)場地都是綜合式文娛中心,內有街市、婚姻註冊處等」。他更透露已就第三期設施的音樂中心諮詢業界,初步擬設1800至2000座位的大型管弦樂演出空間及600座位的小型演出空間。 西九管理局於2011年從3個設計方案中,選定Foster+Partners與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合作的「城市中的公園」為文化區發展圖則的基礎,該方案建議以林蔭大道貫穿整個文化區。7年過去,東端的戲曲中心落成初期,仍有一段時間只能與西端的「小西九」遙遙相對,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副主席呂慶耀表示,當初沒預期文化區中間的連接未能在營運初期開通,「明白要逐步完成,工程亦複雜,但希望管理局最終會完成(中間連接)」。他期望隨茪憭が牮韙J營運期,藝術表演能成為產業,給年輕人出路,「不要那麼短視,認為藝術只是浪費金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