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超強颱風「山竹」九月十六日襲港,翌日公共交通服務未全面恢復,部分上班族需徒步長征,穿越塌樹泥路又或強擠東鐵人海。特首林鄭月娥在面書說「大家都舒一口氣」,並呼籲僱主體諒遲到的僱員,惹來熱議。說起做明君,孔子總是以「仁」為本,認為只有懂得推己及人的當權者才算得上是「仁人」甚至「聖人」。不知孔子如何看待特首這次言行?
■小故事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第三十章
■文化點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簡單來說,「仁」就是愛人,強調君臣各守本分以外,更要發自內心地愛人,設身處地為人虓Q,做到推己及人,這亦是重要治國方針。
子貢問孔子:「如有人能讓百姓都得到實惠,又能扶貧濟困,怎麼樣?可算仁人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必定是聖人!連堯舜都擔心自己做不到呢!所謂仁人,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時先幫別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時先幫別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實行仁的方法。」
■做一做(答案見另文)
◆1 請根據文意,把以下句子譯成白話。
堯舜其猶病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
A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 博:________
B 能近取譬 譬:________
◆3 孔子認為怎樣才算做到「仁之方」?
A 對百姓慷慨解囊,大方救濟
B 仿效堯舜的做法
C 從自身出發考慮百姓的需要
D 為百姓樹立榜樣
◆4 孔子以堯舜為例,是想說明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事例子
「山竹」過後,各區滿目瘡痍,道路和鐵路滿佈樹幹亂枝,港鐵和巴士公司在上班時段只能提供有限服務,其中東鐵線一度逾10分鐘才有一班列車,大圍站有乘客等逾4小時仍未到月台。特首林鄭月娥事後呼籲私人機構僱主體恤員工,彈性安排僱員上班,言論即引起不少泛民及建制議員譴責,指未有呼籲全港停工是罔顧市民的安全;網民亦在她的臉書專頁留言,怒斥特首「離地」。
林鄭月娥指「僱主體恤員工」手法更適合香港當時情G,因不少僱員要上班為其他市民提供服務,亦有訪客來港參加國際會議等。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亦表示,本港沒法例賦予特首權力於颱風後勒令停工,特首公開呼籲已是最理想的做法。林太之後亦回應全港停工是沒有法律基礎的決定,各行業有其需要和安排。
■延伸思考
1 你認同孔子以「仁」為本的為政主張嗎?為什麼?
2 你認為特首的決策和回應符合「仁之方」嗎?若不符合,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仁」?
文:許婉焮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