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讚排隊快 日客愛香港迪士尼 一年來3次
特寫:太空館展廳月底重開可模擬射火箭 空間所限 「月球漫步」變「椅上彈跳」
免太迫 重開初期須分時段入場
服務41年 油麻地麥當勞今晚結業
籲港青先到內地見識 太古主席﹕別怕被洗腦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全港僅5醫生獲認證 學者:很少願做罕見病診斷

【明報專訊】香港現沒就罕見疾病設立數據資料庫,亦沒罕見病定義,診斷人手亦少。衛生署去年底成立的「遺傳學及基因組學專科(兒科)」共有5名獲認證為合資格的專科醫生,其中2名屬衛生署醫學遺傳服務全職醫生,另3名分別任職於大學及私家醫院。香港大學病理學系臨H教授林青雲說,香港很少醫生願做罕見病診斷,慨嘆「有錢食藥,無醫生都無用」。

「有錢食藥 無醫生都無用」

食物及衛生局回覆稱,政府高度重視為所有患者提供適切治療,目前國際間對於不常見疾病沒一致定義,在本港現行政策下,公立醫院病人均有同等機會接受治療。

衛生署回覆稱,截至2017年,有46個結節性硬化症家庭曾於該署醫學遺傳服務確診及跟進,但沒回覆共有多少罕見病患者;目前該署醫學遺傳服務共有17名醫護及專職醫療人員,包括6名醫生、3名護士、1名科學主任和7名醫務化驗人員,「遺傳學及基因組學專科(兒科)」有兩個獲認證的培訓中心。

兒科醫生較多懂診斷

林青雲稱,香港很少醫生願做罕見病診斷,多為兒科醫生有相關認證,令成年罕見病者都向兒科醫生求診,惟罕見病人成年後,沒綜合診所為他們診療,患者很多時不止一個器官有事,「病人明白沒一名醫生可同時醫所有器官,唯有逐一向不同專科求診,但這事不應由病人主導,應由醫生溝通」,現時做法不理想。

培訓未到位 醫生需自費學

林又說,罕見病需通過實驗室方法確診,以前香港對有關疾病較難確診及難醫治,很多病人活不過18歲,現醫學進步,可是本港培訓未到位,醫生需自發用假期和金錢去學習,亦需到外國考取認證,香港亦沒職業路徑或罕見病中心,難吸引醫生入行。他慨嘆政府用錢買新藥,但卻沒醫生懂得醫治。

 
 
今日相關新聞
特稿:醫生跟到大 罕見病人成年盼留兒科 結節硬化涉多器官分散專科不利跟進
話你知:結節性硬化症 皮膚內臟長瘤
全港僅5醫生獲認證 學者:很少願做罕見病診斷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