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紅磡h二期紅日樓、紅昕樓及紅曜樓2015年驗出食水含鉛,房屋署遂為單位更換喉管,有居民於更換水管後,於水龍頭隔篩發現有藍綠色顆粒,擔心影響健康。水務署檢驗後指顆粒為銅氧化物,水樣本內的銅含量沒有超標,不影響食水安全。 涉事單位大部分月前換喉 民主黨社區主任周熙雯稱,上周四(18日)有紅昕樓居民因單位洗手間水龍頭堵塞,扭開隔篩後發現有藍綠色顆粒積聚。周形容顆粒大小不一,輕按後會變成粉末。周熙雯隨即到紅日樓、紅昕樓及紅曜樓共24個單位了解,於21個單位發現顆粒,大部分於去年11月及12月完成換喉。 羅婆婆居於紅昕樓,家中水龍頭隔篩亦有不少藍綠色顆粒,她擔心會影響健康。羅婆婆自鉛水事件後一直取街喉或樓層走廊喉管的水飲用,即使已更換喉管,她仍不敢直接飲用家中的自來水,僅用來洗菜。她稱,往後於水龍頭取水時,會先盛在桶中,待異物沉澱後才飲用。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稱,市民要以沉澱方法處理食水十分「原始」,又稱居民「食了(銅)都不知」。她建議居民不要拆走水龍頭隔篩,並要求房署及水務署盡快徹查事件。 署方指水箱沒發現或來自銅喉及配件 水務署收到相關報告後,已派員到紅昕樓及紅曜樓4個單位取走顆粒及水樣本化驗,顆粒證實為銅氧化物,相信來自銅喉或水管中的銅合金配件。水務署指出,屋h儲水箱沒發現該類顆粒,食水樣本中的銅含量亦符合世衛標準,市民可安全飲用。房委會表示會與水務署保持聯繫跟進,同時建議水龍頭隔篩應定期清洗,不應除掉。 專家﹕飲10萬升才超標 水務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漢輝表示,據他了解,水務署樣本中的銅濃度每公升只有數十至100微克,遠低於世衛每公升2000微克的標準。陳稱,銅氧化物雖會小量溶於水中,但現時濃度對人體安全。他說人體要攝取數10克的銅才會有問題,以1公升有100微克銅計算,要飲用近10萬公升才會攝取10克銅。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葵涌)應用科學系主任張桂宗說,根據美國環保署指引,食用水中的銅濃度如達每公升1.3毫克會導致腸胃不適。張稱,人體會吸收部分銅元素,惟於現時水務署驗出的含量下,相信對人體不會有影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