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圖一)
放大
 
說起澳門,就立即想起賭場、大三巴、澳門威尼斯人。 孔靖榕(寶覺中學,中四)(圖:受訪者提供)
放大
 
新葡京酒店(圖:資料圖片)
放大
 
漢服聖母(圖:網上圖片)
放大
 
少女與狗(圖:網上圖片)
放大
 
(圖:資料圖片)
放大
 
讀小學時第一次去澳門,以為當地人講英文,最後發現原來大家都是講廣東話。 陳宇軒(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中四)(圖:受訪者提供)
放大
 
《十月初五的月光》
放大
 
《巨輪》
放大
 
Soler
放大
 
李嘉欣
放大
 
梁洛施
放大
 
我會覺得澳門是香港的鄰居,因為離香港很近,而且大家都是講廣東話。 翁樂兒(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中四)(圖:受訪者提供)
放大
 
陳妍希(圖:資料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Spotlight﹕Exhibition etiquette
Exhibition etiquette
Answers, Spotlight
World﹕AlphaGo Zero
Answers, World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文化專題:鄰—說澳門

【明報專訊】試判斷以下陳述正確與否:

A. 澳門大部分中學生以粵語、英語與葡語上課。 正確╱錯誤

B. 澳門的葡撻是由英國人改良而成。 正確╱錯誤

C. 很多澳門人愛看香港電視劇。 正確╱錯誤

(答案見另文)

相信大家都覺得這些陳述似是而非。

今年夏天的強颱風「天鴿」,讓大家發現一海之隔的澳門,雖然是香港的「鄰居」,她亦像住在隔壁的陳太、張生或黃小朋友,彼此只知稱呼,不知底蘊。不過如果大家願意打開話匣子,可能會發現,這個鄰居很有趣。

◆路名 愛起簡稱

香港不少街道以英國王室成員、港督、官員等命名,例如皇后大道中、羅便臣道等,路牌黑邊白底,一目瞭然。澳門亦有很多以葡國王室與官員命名的街道,如殷皇子大馬路、高偉樂街等。由於從葡語譯成中文令街名很長,所以當地人都會用簡稱,如稱呼「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為荷蘭園(圖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為新馬路等。另外望德聖母堂附近有「瘋」字開頭的街名,如瘋堂新街、瘋堂圍等,因為教堂的前身是麻風病院,又被稱為「發瘋寺」。路牌由藍白色瓷磚砌成,充滿南歐色彩。

◆行業 回歸前賭業屬偏門

港澳曾為小漁港,後來香港變身國際金融中心,澳門成為世界級賭場。1847年葡萄牙宣佈澳門賭博合法化,因而有「梳打埠」之稱,意指賭客的錢包像被昔日洗衣用的梳打粉清洗一空。雖然地方賭業興旺,但直至1930至60年代,澳門人主要還是從事爆竹業、神香業與火柴業。澳門回歸前賭場被視為偏門行業,很少父母鼓勵子女從業。2002年開放賭權起,澳門博彩企業由1間跳升至6間,澳門理工學院2010/11學年更開辦博彩與娛樂管理專業學士課程,博彩成為一門專業,每6個勞動人口便有1人從事博彩行業。

◆建築 有世遺 也有誇張地標

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由松山燈塔、主教山與大炮台山3座高山組成,這與葡萄牙人殖民習慣有關。葡國每次侵佔一個地方,都會在制高點興建燈塔、天主教聖像與教堂,以示主權。現在松山燈塔與大炮台山已被高樓淹沒,只有主教山的聖母雕像仍然守著海崖高處,最高的建築物已被旅遊塔、新葡京酒店、中銀大廈等逐一取代,當中新葡京酒店曾入選全球最醜陋建築。

◆文化 聖母混合天後傳教

澳門出現過不少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成功、失敗例子皆有。路環聖方濟各聖堂的聖母、耶穌畫像皆穿上漢服,旁邊加上「天後聖母為我等祈」的字句,令人聯想天後送子的形象,方便傳教士宣揚教義。

曾現身大三巴附近的「少女與狗」雕塑卻是反面例子。1994年葡萄牙向澳門送贈雕塑,紀念中葡友情。少女雕塑赤裸上身,右腳豎起,左手輕撫犬隻。很多人認為少女坦胸露背,傷風敗德,隱喻中國人下流。縱使設計師解釋靈感來自中國生肖狗年,仍挽回不了大眾的負面觀感,最後於2010年被政府拆除。

◆食物 葡國雞 自創美食

跟瑞士雞翼非來自瑞士一樣,葡國雞的誕生地不是葡萄牙,而是澳門。15至16世紀,葡萄牙人在世界各地航行,吸收各地煮食風格,最後澳門土生葡人烹調出葡國雞,就是以印度的咖喱混合馬來西亞的椰汁而成。

而澳門葡撻成名,亦非葡人功勞。英國人安德魯1989年創立餅店,把傳統葡撻改用英式奶黃餡,減少甜膩的澳門葡撻一炮而紅。後來安德魯與妻子離異,前妻另起爐灶,快餐店肯德基買下她的葡撻秘方,令港人不用「過大海」也能嘗到澳門葡撻的滋味。

◆語言 葡語不在教學課程

葡語雖是澳門官方語言之一,但未列入教學課程,所以現在大部分澳門人都不懂說葡語。澳門葡文學校是澳門唯一以葡語教學的中學,並且奉行葡國教育制度。澳門土生土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極度瀕危」語言,只有約50人通曉。澳門土生土語由澳門土生葡人發展出來,混合葡語、廣東話、馬來語、西班牙語與英語。近年土生土語話劇團成立,拯救語言。

◆傳媒 香港節目是主流

澳門人最常看的電視台不是澳廣視(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而是無線,於澳門取景的電視劇《十月初五的月光》、《巨輪》曾掀起當地熱話。他們亦會留意香港報紙、電台的報道。澳門政府常被詬病干預新聞自由,澳廣視是公營廣播機構,政府資助報業,傳媒監察施政的「第四權」力度常受質疑。如當地早前被強颱風「天鴿」吹襲後,傳媒多集中報道好人好事,少追查風暴成災原因,被指「報喜不報憂」。網上媒體「愛瞞日報」取名來自《澳門日報》諧音,諷刺其報道偏頗,全澳門亦只有「論盡媒體」在完全不受政府或社團財政資助下獨立營運。

◆人物 在港當紅者眾

除了唱紅「大三巴、觀音像、媽閣廟景致真優美」的樂隊Soler,還有不少香港名人來自澳門,例如香港小姐冠軍李嘉欣、藝人梁洛施、方中信、小肥等。澳門人重視鄰里之情,無線電視新聞部前首席記者吳璟俊與賭王何鴻燊四太梁安琪見面時,介紹自己的母親在澳門出生,親友亦曾於賭場工作,結果成功邀得何鴻燊接受專訪。

■話你知

千萬金買好鄰居

鄰是古代戶籍編製單位,多以五家為一鄰。2015年文憑試有考生認為孟母是怪獸家長,為讓孟子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曾3次搬家。早年公屋未實施扣分制度,很多住戶都不滿「收藏家」鄰居,將雜物放滿家居,既散發異味,亦增加火災風險。好鄰居千金難求,南朝宋季雅為了與呂僧珍為鄰,便斥巨資購買宅院,自稱「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而「鄰家女孩」多指平易近人、笑容親切的女孩,如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女主角陳妍希(圖)便以「鄰家女孩」形象走紅。「鄰家女孩」的詞義源自英語girl next door,跟詞彙草根階層(grass root)、前線(frontline)一樣,按中文原有的意思是解不通,如草根的基層含義是由英語語境衍生而來。戰國美男子宋玉並沒有戀慕鄰家的女孩,反而美女常常爬上牆頭偷看他(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文:蔡康琪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275期]

 
 
今日相關新聞
文化專題:鄰—說澳門
文化專題:澳門「逃兵」 觀照雙城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