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要求增強「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門也將中式教育融入教材。今年9月,內地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這套教材的特色,是文言文篇幅大增,佔小學課文總數達30%左右,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佔比亦增至51.7%。明報記者
教育部編寫
獲中央高層批示
下月新入學的小學生及初中生將要採用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部編本)。「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亦包括德育和歷史。有業界人士稱,這是內地改革開放以來一次重要教育改革,也是國家教育理念的一次大更新。是次編寫歷時4年多定稿試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等中央領導人曾多次作指示和批示,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第7次「大換血」(見表)。
自1985年,內地中小學教材採取「一綱多本」的政策;其中僅語文教材,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還有部分地方獨立編寫本省教材。
知情人士指,此番推行「部編本」,針對的正是內地「一綱(課綱)多本」品質參差等教材亂象,以及出於加強意識形態的考量。
治「一綱多本」亂象
考量意識形態
新華社報道,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部編本」教材於2016年獲准投入使用,在一年級投入使用範圍達50%,七年級約60%。從今年9月起,「部編本」教材將成為內地統一使用的教材。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對傳統文化、傳統價值體系表示認同和尊崇。「部編本」語文教材最引人關注的變化之一,是古詩文篇目大增,小學一年級課本首次加入了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佔課文總數的30%左右。與原有教材相比,增幅達80%左右。
初中6冊古詩文篇數也提升至124篇,佔全部課文51.7%。這也是自白話文興起後百餘年來,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所佔比例最高的一次。
今次教材修訂引發極大爭議,有部分網民擔憂,文言文比例增後將增加小學生背誦課文的壓力。
低齡學生難以理解古文的涵義,僅靠背誦未必能學到古文的精華;而國人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幾乎不用文言文。「提升白話文表述水平,才是語文教學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不過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漢語研究學者李傑稱,小學生適當引入一些古文教育,可為日後的文言文學習和涉獵打下良好基礎。「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階段性載體,對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愈來愈受認可和重視,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正走在復興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