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家都知道農曆一月是喜慶、代表一年伊始的新年,但原來傳統還有所謂「毒月」!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天氣逐漸炎熱,各種原在冬眠的「毒物」如蛇等漸漸活躍,農曆五月因而有了「毒月」、「惡月」之稱。既然有毒,便要驅毒,除了以五毒為之,古人也會佩戴裝有雄黃、香藥等的香囊,防避蚊蟲跳蚤,故民間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 明代《酌中志》提到,農曆五月由初一日至十三日「宮眷內臣穿五毒艾虎補子蟒衣」,意指宮中家眷及大臣穿蚋舅W五毒及小老虎圖案、補綴禽獸紋樣並繡上蟒紋的官服,以驅蟲避害。這不僅是北方習俗,南方亦然。晚清時,長居福州的美國傳教士盧公明(Justus Doolittle)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一書中提及,當地獨生男孩的衣飾上也以五毒圖案作護身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