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自2012年起,與警方新界南總區推行「守望計劃」,為被捕青少年提供即時支援及輔導。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表示,3年前非正式統計發現,青少年由被捕至審訊期間,有三成至四成會再犯法,但經過輔導的逾500人中,3個月內僅5%重犯,成效顯著。陳稱正與其他警區商討合作,未來希望將參加者年齡上限由17歲擴展至24歲。城市大學也設計了一個評估青少年犯罪危機的工具,會協助評估犯罪風險及輔導成效。 價值觀或受影響 受害者亦獲輔導 警方於2012至2015這3年間共轉介966名10至17歲被捕或罪案受害青少年予青協。因擔心部分受害人價值觀受影響,會有犯罪風險如以暴易暴,故亦成輔導對象。社工成功聯絡到其中770人並提供即時介入服務,其中517人需接受兩周至6個月的進一步輔導,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守法教育及生涯規劃等,另會為犯案青少年家長提供輔導及組織家長小組,指導家長如何應對及紓緩情緒。 服務使用者麥太的14歲兒子干犯非禮被捕,麥太指當時十分無助,不理解兒子為何犯案,兒子亦不願溝通。最後青協社工成功打開兒子心扉,麥太又指社工向她解釋審判程序和輔導她等,減輕了她的壓力。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黃成榮和青協合作,設計了一套青少年犯罪風險評估工具,詢問青少年過往罪行、家庭背景、濫藥及朋輩關係等10個範疇,將他們分為低、中、高及極高四個犯罪風險等級,社工可根據個案風險程度決定投放資源。 城大學者推犯罪風險評估 評估問卷共70題,要求青少年回答「是」或「否」,「是」得一分,總分高於45分屬風險極高,黃成榮指他們或「隨時會犯案」,社工及家人最好「人盯人」;得分26至45分為高風險,黃建議社工應每周見面提供密切輔導,也可組織他們參觀監獄以作警惕;至於11至25分的中等風險者主要靠價值及性格教育;低於11分者則可由其家長「睇住」。 該評估參照國際常用的風險評估工具制定,再按香港情G修改。青協未來一年會使用此評估工具決定社工介入程度及評估成效。黃成榮表示試用一年後會再檢討,未來或向學校社工推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