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同學在文章細緻列舉及分析了興建「三跑」的不同考慮因素,可見對議題已有很深入的了解,並理性地建立個人立場,亦以理據支持。相反,機管局及政府在推動興建「三跑」的過程卻一直迴避專業人士提出的疑問,甚至特首竟公開說「三條跑道怎樣也好過兩條跑道」的反智觀點,令盲目相信政府者與深入探究相關問題的市民,對「三跑」的分歧進一步擴大。 特首「三跑好過雙跑論」反智 為什麼說「三條跑道怎樣也好過兩條跑道」是個反智觀點?因為這說法似是而非,「口號式」地簡化事件。如果興建第三條跑道是零成本和零副作用的話,當然可以這樣說。情G就如你大抽獎獲贈一部大電視,相信你父母也要考慮有沒有需要、有否位置擺放等,而不會只說「三部電視怎樣也好過兩部電視」吧! 先說成本效益。正如同學所述,由於空域及跑道之間距離等的條件限制,增加一條跑道對應增加的航班數目,並非如簡單數學計算般增加1倍。同學引述廣州白雲機場的例子,內地傳媒《羊城晚報》坦白表明機場容量只提升了15%。香港情G會否相似?熟悉航空運作的專業人士早就空域限制問題提出質疑,但政府一直未能舉出確實數據或是港深兩地的協議解說,難以釋除「大幅提升機場容量」的質疑。 此外,現時港鐵、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多個大型基建項目同時興建,已令香港建築工人嚴重短缺、工程技術人才供應緊張,工程接連延誤及超支絕非偶然,已是基建工程超出負荷的警號。 擺脫「經濟數據至上」思考模式 最後,社會大眾對生活環境質素的要求愈來愈高,對「發展」的思考不止是有工做、有屋住而已,同樣考慮空氣質素及噪音、發展時對生態環境的傷害,甚至資源投放是否公平。故此,一堆可信程度存疑的經濟預測數據不足以說服大眾;但市民此刻已經要「真金白銀」付出1415億元的血汗金錢,及間接造成對海洋生態無可挽回的傷害。向「三跑」堅決說不,其實是迫使香港政府及早擺脫「經濟數據至上」的思考模式,轉為選擇人與大自然共存的發展方式。 文﹕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科主任 張銳輝 ■徵稿 歡迎同學就時事新聞、社會現象等發表意見,篇幅限600至1000字,請電郵至living@mingpao.com。來稿請附姓名、學校名、年級及郵寄地址,主旨註明「《通通識》學生投稿」,一經刊出可獲100元書券。
|
|
|